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告子曰: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描写饮食方面的文字甚多,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有着对各地饮食文化特色与细节的大量描写。一日三餐,饮食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活动之一了,带着浓厚的烟火气和世俗味道。丰富而精美的饮食,一直受到吃货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是在诗歌领域,对于饮食的描写,却相对显得少了很多。大概正是因为饮食的普及性和世俗化,总是缺少一种超脱的诗意和灵性,虽然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饮食,诗人们也不是不食烟火之人,未能免俗,饮食却很少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题和对象。在众多的宴会应酬里面,单纯描写饮食的不多,诗人们更愿意把目光投向人们日常的情感、周围的风景和对古今变化的各种感慨当中去。饮食只是成为诗人创作偶然点的某种应景和点缀。笔者现抽样寻到随社三个人的诗词,并试图从三人的诗词里找到和饮食有关的描写,通过他们的诗词,既展现每个人对饮食的描写艺术,又可以从中借鉴关于如何创作饮食诗词,也不啻为一种闲情雅趣。
首先抽取的是随社的跑堂《低头集》,跑堂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餐馆饭店的店小二一般,乍看之下,就有饮食有着莫大的联系。而跑堂本人,经过多年在外生活的萃取和磨练,厨艺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密之曾不止一次在诗词里赞美跑堂的厨艺:《减字木兰花》有“一系围裙,便作厨房掌勺人”的戏谑,《贺新郎》有“网络论坛随意窜,更围裙一袭厨中走。能脍菜,爱屠狗”的称誉,《闻跑堂乔迁大喜有贺》更有“围裙事业未荒唐”的感慨。尽管跑堂一直出入厨房,翻开《低头集》,关于厨房做饭的生活描写却寥寥无几,对饮食的描写也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一组七绝《随堂点菜》,用六首七绝,分别描写了六种菜肴:什景,鱼子水豆腐,凉瓜炒蛋,羊肉粉丝,涝酸菜,煲骨头,都是相对比较家常的菜系,也可以说这六道菜就是跑堂生活里的最爱吧。现摘录这组七绝于下: 什景(十样景) 席散巢空鸟不存,重门固锁为谁囤。 宣王幸有听竽处,众口纷传浩荡恩。 鱼子水豆腐 心从所欲情随水,梦去重川隔两乡。 一匙盈眸千百子,童年不复读书郎。 凉瓜炒蛋 满嘴初凉转舌麻,微躯惯此各拈些。 迎风独向离离望,不尽人间苦菜花。 羊肉粉丝 易水飞觞时一见,刀盈碧血著寒芒。 英雄未必输单骑,更有风流载轶章。 涝酸菜 纵是青帮擎傲骨,探汤倦伏便低头。 行思遍恰书生态,卒使酸寒报远游。 煲骨头 俎上刀痕曾入梦,随流辗转已无凭。 今宵不抵生姜惑,百味冯冯又沸腾。
读来可以发现,跑堂对于饮食的描写,并非单纯抒发对饮食美味的喜爱,更是有着对生活对世事的某种感慨和寄托之意。无论是“迎风独向离离望,不尽人间苦菜花”还是“行思遍恰书生态,卒使酸寒报远游”,写出了对生活经历的感悟,充满着人生哲理。“童年不复读书郎”,“随流辗转已无凭”,则是对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感慨,“宣王幸有听竽处,众口纷传浩荡恩”,“英雄未必输单骑,更有风流载轶章”,更是对时事的某种幽微寄意。这组关于饮食的七绝,一如跑堂其他诗词的风格,并未停留于描写对象本身,而是就此展开各种寄托,从而把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样的手法,在他另一首描写食物的七绝《葡挞》里也是一样的体现: 高温铸就焦黄色,便许香酥美味殊。 莫道寻常人不识,相怜我亦火中躯。
这首咏物诗里,前两句只是对葡挞色香味的描写,后两句一转,物我相怜,把个人的经历在此深深寄托,一如于谦的石灰吟,或者是郑板桥的竹石,个人的品行和所咏之物相融合,超越了普通咏物诗的范畴,也使读者体验感大为加深。可以说,这也是关于描写饮食与生活与个人经历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值得大家的学习。
笔者随后抽取的一个人则是汤沧海,作为一个写作主题和内容都广泛的诗人,在他的《湘南草》里,比较遗憾的是关于饮食方面描写的诗词却出奇的少。尽管在生活里,汤沧海是一个拍照狂魔,无论是诗友之间的宴会还是个人出行的三餐,他总是习惯上菜后先取出手机一一拍照,跑堂戏称之为给每道菜“开光”。在他大量的诗词中,饮食只是一个非常寻常的点缀而已,因为他的注重点并没有放在对饮食上面,更多的还是对社会和人情的描写。比如这首七绝《七夕夜烧烤摊前独酌》: 自敬三杯意态酣,佳期此夜对星寰。 云心已共清霄寂,烟火郊村身易寒。
看到题目里有七夕夜,又有烧烤摊,大家往往会期待汤沧海对个人情感或者对烧烤摊前的美食能够细致描写一番,结果在他笔下,写出来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句自敬三杯意态酣,便草草结束了对饮食的描写,具体在烧烤摊前点了哪些美食,喝的是什么牌子的酒水,都没有交代清楚。虽然这完全不影响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尽管这首诗所表达的作者那种清冷孤寂的情怀,渲染到位,但是作为对饮食充满了追求之人,却有着一种淡淡的失望之情弥漫心头。
而在他另一首七绝《食堂喝粥有题》里,则是通过喝粥这件事来表达对祖母的思念和自身浮沉多年的感慨: 故井当初瓦上烟,一钵祖母手亲添。 入城哪复香滋味,更况浮沉十二年。
前两句所描写的,是儿童时代,故园的井水和炊烟,还有慈祥的祖母所熬煮的白粥。这一幕温馨动人的画面却一闪即逝。入城二字,充满慨叹,人生浮沉十二年,再也品尝不到那种来自故园亲人亲手熬制的香滋味了。这就不仅仅只是怀念一碗白粥,更是对故园和亲人的深沉追忆。再也回不去的故园和亲情,通过淡淡几句诗,就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情感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汤沧海还有关于菜市场买菜的诗,这在古今题材里都不太多见。这种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描写,读来更觉真实可喜: 《买菜有感》 一摊一贩转徐徐,细问阶前肉与蔬。 自古黎元生计险,教人能不较锱铢。
前两句正是买菜者的真实形象描写,在摊贩之间转来转去,为的是寻找到物美价廉的蔬菜和肉类,那种对生活过日子精打细算的谨慎感油然而生,徐徐与细问二词都用的巧妙。作为一个诗人的敏锐意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接下来买什么菜的场景描写,而是直接由此感悟人性,感悟社会,人生艰难,生存不易,所以才会对生活的这些日常开支也锱铢必较,“自古黎元生计险”,更是诗人多年生活经历所得出了惊心结论。这种不是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诗人所能够理解感受的,也不是那些心高气大的诗人们所关注的细节。却在汤沧海的笔下,用三言两句就道出了生活的艰辛。这不禁使人想起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小女孩对那个杀手提出的问题:生活是一直都这样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会这样?那个杀手听完之后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一直这样。
笔者最后抽取的一个人是密之,密之创作题材比较狭隘,不出所料,其描写饮食的诗词同样少得可怜。尽管密之所向往的是水浒里好汉们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对食物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咏汤包》作为一首咏物之七绝,前两句“薄皮纤巧裹浓汤,笼屉蒸成气溢香”,所描写的是汤包的做法和香味,也只是寻常之语,后两句“却看往来多食客,其中几个热心肠”,抒发的也只是对世情冷暖的轻微感慨,并没有过多过深得寓意。遍翻其诗,唯有一首长诗《丙申春日重到羊城访旧》,里面有着不少关于饮食方面的具体描写,现摘录于下: 诸偶性情多好客,待我无私倾颜色。 每于网中论诗文,又向岭南开筵席。 半山嗜饮乃相邀,胸横块垒待酒浇。 煲汤排骨小青菜,清蒸鱼头伴剁椒。 更有客家白切鸡,大块何须动手撕。 爆炒牛腩煎蛋饼,粗面窝头裹肉泥。 叶城家中菜已备,兰陵美酒薰将醉。 呼朋唤侣入座中,劝杯纷纷殷勤意。 猪血豆腐味亦奇,烟熏腊肉啖连皮。 鳇鱼成片连锅煮,鲜美蘸酱正当时。 跑堂长驻龙归路,转车赴宴天已暮。 一品湘中相见欢,竹筒酒里情谊故。 湘情湘味共知心,谈吐挥洒有佳音。 座上宾主多洽洽,窗前雨幕正沉沉。 超哥沉兰又相约,番禺渔家临江阁。 鱼脍鲜嫩宜细尝,炸虾香酥且大嚼。 满桌游戏话接龙,主来客往逸兴浓。 沧海呆萌小轩囧,不觉罚酒又几钟。 人生飘荡如萍絮,聚少离多更匆遽。 珍重天涯诸偶情,独回赣州搬砖去。
这首诗近乎顺口溜或者打油诗,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什么诗情诗意,却充满着对各种菜肴的铺陈罗列:煲汤排骨,小青菜,剁椒鱼头,客家白切鸡,爆炒牛腩,煎蛋饼,粗面窝头,猪血豆腐,烟熏腊肉,锅煮鳇鱼片,鱼脍,炸虾,通篇都是对食物名称的执念。密之是想用枯燥乏味的纪实手法,把一次聚会的菜肴等细节都记载下来,近乎流水账的记事,表达的是对友人盛情款待的感激和赞美。此外,就是对美食的念念不忘之情。并没有其他说明深沉的寄托或者用意。
由此也可见抽样的三个人对饮食描写的侧重点不同:跑堂是在对饮食的描写里深沉的寄托对时事和自身经历的感慨,汤沧海是以饮食抒发个人情感和世事感怀,密之纯粹是用笔于对饮食细节的描写。这就给大家对如何用诗词来描写饮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我们应该也可以有自己的方式来描写饮食,拓展我们的诗词内容写作面,在日常生活里,把我们所喜爱的美食记录下来,与诗词相结合,在诗词里展现我们生活里更真实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