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密之 于 2018-12-7 16:54 编辑
登山诗,脱胎于中国古典的山水诗,它不仅仅是单纯描写山野自然风光,而是在西方文化和现代化潮流的影响下,充满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抒发着诗人对大自然奇妙造化的感悟,以及行旅出游所触发的心灵感受。它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范畴,更多的从老庄思想中走出来,把天人合一的状态和现代文明相融合,它不是腐朽没落的古典诗,而是富有生命力的现代人的情感表达。作为业余驴友的湘籍诗人汤沧海,有着丰富的创作题材,登山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内容。其登山诗的创作心历,更是充满着一种现代社会的逍遥与拯救。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古典诗人壮游诗词和山水诗,以及王士性、徐霞客等古代旅行家的事迹,都对汤沧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童话世界的烂漫情愫,杨万里风格的灵趣情怀,都让汤沧海对自然山野有着一股巨大的向往和探索。国外户外登山运动的传入和兴起,更是让作为现代人的汤沧海有一种潜在的激励。当然,也许沧海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思想,实际上更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个人境界与社会现状碰撞下的产物。传统诗人的本质,注定让沧海能够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意识,多年以来的文学熏染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加上孤僻不群的性格,都让他不会在社会里如鱼得水一般心安理得的过着大众想过的那种生活。因为他已经看透了政治革命的虚妄和娱乐经济的荒谬,所以他最终能够回归自我。
另一方面,随着阶级的固化,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善一些自己的生活,但是极少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大部分人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出来之后,只不过是一个商业社会的成品劳动力而已,随即被填进了城市里各处的工厂等处,像机器螺丝一样,机械化的工作和生活,日复一日。而随着年轻一代自我意识的苏醒和觉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抗商业社会给自己命运带来的束缚,无论是自有职业者还是登山客,都在尽力避免成为商业化社会里的固定螺丝。来自南宁的窃格瓦拉和深圳的三和大神,就是对商业化社会沉默反抗的代表。尽管我们站在高处,对此充满了一种善意的嘲讽,但是实际上作为同在牢笼里的人们,顺从的人往往看待无声反抗的人有一种奇怪的眼光。
须知在世界大国中,这个亚细亚大陆东端的社会主义资本大帝国,再也产生不了自己的李白和杜甫,对年轻人的思想管控却是无微不至的。通过巧妙引导,控制节奏,让年轻人始终保持一种奋斗的状态,为自己所谓生活而忙碌。要知道在科举时代,主流年轻人都是为科举而奋斗,科举取消之后,主流年轻人为了政治革命而奋斗,随后就是为了各种社会运动而奋斗,为市场经济而奋斗,为社会所安排下的人生轨迹而奋斗。二十出头,就让他们去为房子,车子,娶妻生子忙,第二个十年,让他们为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经费去忙,等到了第三个十年,就得为老来医保,儿女成人等做准备而继续忙。如此一来,人生最黄金的三十年不经意间弹指而过。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如果平等与奴役的结合长期化,人们的心灵水准一定持续低落。实用技术或许可以繁荣,然而追求纯粹科学的理论探索肯定无以为继。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男子,往往就此沉迷于商业游戏和漂亮妹纸,人生的意义就在追求财富和实现人生逆袭中得到充实。作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浸染的沧海,对于金钱的欲望和获取并不是很强烈,他的关注点也不在此;而帝国日益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逐渐打消了汤沧海对妹纸的追求,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大山以及浩瀚的宇宙。
汤沧海开始大频率的登山,还是要从2013年初夏的一次爬山经历说起,这次爬山可以说是他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是发生在花都的王子山,我们姑且将其叫做“王子山悟道”,尽管在历史上不能和明代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相提并论,但是对于汤沧海个人来说,绝对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对他将来的人生活动轨迹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汤沧海自述》里,他是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想法:“初夏的某一天,不知道我是受到何种昭示,忽然觉得日子没有了意义。生来悲观消极的我便很自然地想到人生苦短,而我尚有许多事情没去做。5月登王子山,登至半山亭,心跳突突,大汗不绝,不敢再往上攀爬,遂觉近年体质下降许多。加之工作上的小磕绊,便有了辞职远游的打算。……此行我定性为修身之旅,放松自己,让自己多亲近自然,开放胸襟和眼界。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希望能吸收点天地之灵气。”
汤沧海早期创作的登山为主题的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属于普通的山水诗的范畴。在长沙求学的时期,诗作保留下来的很少,但是其中也有两首就是登山主题的五绝诗: 【登岳麓山】 苍苔夹野径,林叶滤新晴。白雾生山寺,青枫露小亭。 【入山】 林深多野鸟,山僻少人家。春风见我俊,放出满山花。
这两首都是纯粹的描写自然风景的,少年汤沧海的心性由此可见。其中作为长沙城区的主要山丘,岳麓山的文化意义更大于山水自然意义,当时的汤沧海可能还不知道,以后岳麓山将多次成为他创作的主题。
【夜登岳麓山次韵孤帆】 残雪冰轮相映清,枫山摇落客深行。灯流江岸红如火,不抵朋心远处明。 【春游岳麓山】 细寻疏径入,始讶麓山深。野墓萦新蕨,春风放嫩禽。 幽花偎好梦,芳树竞清阴。雨响依亭坐,垂眸听夙心。 【雨中同应似飞鸿登岳麓山】 相从溪涧上,戴雨听清流。水浴春山净,光洇物态幽。 时空一荏苒,天地两蜉蝣。世路苍冥里,风灯接橘洲。 【早登岳麓】 卧久形如灭,登高便有神。清眸嘉树嫩,悦耳小禽真。 江带城光灿,山横宇宙新。此身驱未老,一岁又惊春。
从后来所创作的这些和岳麓山有关的诗中,可以窥见汤沧海心路历程的变化,春夏秋冬,风雨朝夕,登山的心境都不一样,人生越多经历,情感越丰富,在诗中所展现的意象也就更为苍茫混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岳麓山是汤沧海在长沙城里的一座心灵加油站,登山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和足够的心灵慰藉。
接下来就是广东时代,走出本省的汤沧海,所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但是城市依旧还是千篇一律,广州的工厂并没有什么诗意可言,陌生的城市人更像是行尸走肉一样的存在,唯有郊区的山野,才是游子暂时的归依所在。越秀山,白云山,莲花山,西樵山,罗浮山,都留下了汤沧海年轻的足迹和清秀的身影: 【游番禺莲花山】 隐隐楼山入碧晖,大江如梦此低洄。风烟数舸浮天远,一鹭翩然背浪飞。 游莲花山的远眺,风烟渺渺,白鹭飘飘,少年心事,尽在此中飘摇。 【暮游白云山蒲谷】 巷落蜗居久,出来幽谷行。花栖溪水暗,蝶隐草风轻。 雨迫高蝉闭,烟涵众壑冥。暮光移入市,意态冷无声。 【暮游白云山之云台俯瞰】 高台收乱雨,千里荡夕光。城阙浮烟渚,流年落大荒。 树披山色暗,星泛海涯长。不作狂生久,寻幽效阮郎。 白云山的惬意与放松,花草树木,都给人一种无声的安慰,在城市牢笼里的人最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滋味了; 【越秀山独坐】 残叶共羁人,飘零五月深。幽风逐一片,吹起又吹沉。 越秀山的独坐,分明就是向唐代李太白的敬亭山独坐那首诗致意了。所不同的是李诗高远,汤诗幽独,自然是独孤人别有怀抱,无可诉者,唯有以亲近山野获得一种心灵上的释放。 【登罗浮山有感】 我来非是为寻仙,暂觅清风远市烟。行到半山回望苦,山山无复葆真颜。 罗浮山的回望,更是有着一种悲伤的感慨:世无神仙,人生易老,无法从山野自然中永葆青春。而在西樵山的游历,汤沧海更是事无巨细的描写了一组诗:
【游西樵山一组】 清晨遥见观音巨像 行人不语鸟鸣先,草木微凉散绿烟。一望观音欢复恸,慈悲久不在人间。 风景区摩的司机 久在仙山不做仙,携将鸡犬落桃源。相逢莫问平生事,一路清风值几钱。 石燕岩留影 飞仙已逝燕难翩,柔草穿石野木闲。只为巅峰云漠漠,横眉举掌要青天。 花丛中 曳曳融融百样红,春山乍遇复西东。多情一个观花客,怕见流年雨后风。 三角亭小坐 山行已困小亭栖,风自微微花自迷。春水春心同寂寂,流光筛影漫白衣。
看到观音像的感慨,真可谓大有慈悲情怀;对摩的司机的善意揶揄,更是对市场化经济时代人心的揭露;岩前留影,留下的是青葱岁月的痕迹;流连花丛,把内心最柔软的情感倾泻出来,多情如许,留不住的繁华,却要面对世间的风吹雨打;山亭小坐,人与山野同样的孤寂,又融为一体,成为天人合一的典范;
而在花都王子山的游历,正如前文所说,成为了汤沧海的一个登山转折点: 【游花都王子山】 薄日穿林寂,山风叶语低。一溪深复浅,渐渐路人稀。 平淡无奇的用语,却给人一种无形的寂寞感,汤沧海正是出于不甘于寂寞的人生,开始了接下来的壮游历程,一种挣脱了城市束缚和现代工业化捆绑的人生,在大好山河中灵魂得到了极大的自由,谱写了人生当中一篇篇激动人心的诗句: 【登三清山】 移步中天近,云收四海沉。山高无丑木,径僻见佳禽。 穹野清风满,荒台白露侵。非图松鹤寿,惟爱适吾心。 大自然的景物,给人一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契合感。山无丑木,径有佳禽,登山者的心境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泰山观日出】 披星绝顶立东方,欲觅仙山海气狂。一片晶明生乱野,可怜蓬岛更茫茫。 泰山观日,更是一种东方传说的真实体验,日出东方,人与宇宙在这里相遇生发,气势上的超脱,诗歌也在这里展现出城市里完全不一样的一面; 【随可乐赴芦芽山途中所见】 驱车行晋北,眼随风物开。层林相接远,棘草漫坡来。 天上清如水,鲜光不映埃。所观皆所羡,云心深自徊。 随着远游的深入,风物也变得越来越与熟悉的南方不一样,晋北景色的大气清爽,友人可乐的热情招待,都深深的打动着内心; 【登敦煌鸣沙山】 独踏高沙风凛冽,胡杨影断暮光秋。满天星斗深蓝里,灯火人间第一洲。
从南到北,再从北转向西北,来到古时汉人帝国文明重要的文化交流点敦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这是汤沧海对古老帝国的一次巡回游览,远远超出了古代帝王的人生范围,充分展现了一个现代人对古老帝国的追寻。
这次远游,激发了汤沧海远达天涯海角的冒险精神和独立行动的潜在素质,在其人生中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花了半年时间最后完成远游的汤沧海,重新回到了他上学时代的那座城市长沙。正如诗友密之在《七基诗之赠衡阳汤沧海》里所说的那样“从容弃案牍,逍遥壮游历。东南朋辈稠,山水付幽觅。朝沐三清雨,夜攀泰山石。潾潾江淮水,巍巍孔庙柏。北抵燕蓟尘,西极流沙碛。悠悠万里程,暂系长沙舴。”而在长沙,随着其心态的极大改观,爬山的频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经常独自一个露宿山上,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气质也 【夜宿大围山】 暂滤尘氛近野烟,清宵何必计流年。山蛙共我低低唱,各有心声入昊天。 只有在山中夜宿,才能够真实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才知道人不过是自然界的一体,由此感受到前所未来的自然之乐。庄子的逍遥江湖与杨万里的清新自然,在这里默默展现出来。 【1月24日与千古飞鸿小轩小七超哥沉兰叶城夫妇登祝融峰】 携友至高阕,凌寒苦亦欢。五峰飘无雪,飞花入梦看。 海雾连永夜,飙氛泻危栏。白日呼难出,烟炉散紫檀。 太古神迹杳,逸兴思未残。直上逍遥界,同温天地宽。
这也是携友登山之作,山高苦寒,临风潇洒,雾气茫茫,宛若仙境的气象,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太白遗风。这种格调,与常人刻意模仿太白的诗作,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别。登山所带来的情怀以及气质的改变,从诗作中就能够清晰看出来。灵魂在山野之间得到洗涤,这种气魄,在下面这首诗中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 【太白山见鹰】 高天多肃杀,冲雪逆风狂。羽剪寒云碎,声凌野甸苍。 生涯独凛冽,下顾尽微茫。似我为形役,安能御大荒。
太白山的雄鹰,分明就是汤沧海心目中自由理想的化身,在恶劣严酷的环境里搏击翱翔,俯视着呗现代文明所侵蚀所拘役的现代人类。睥睨傲世的境界,一下子冲击到普通读者的心灵。当然,登山并非仅仅是凭着一股荷尔蒙所产生的冲动,作为一个有着良好综合素质的诗人,对大自然的审美和情趣,是评判一个诗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很明显,这一点汤沧海做到了。他所描绘的自然世界,比之充满着灯红酒绿,繁华而又藏污纳垢的现代文明,有着天壤之别: 【同友人游鼎湖山蝴蝶谷】 携手二三子,清晨入谷幽。径云穿乱木,溪雨泄飞流。 意发能忘险,兴来谁许愁。碧山亲欲醉,归去共吟秋。 【游大七孔】 微雨涵精气,高崖簇剑深。残流束野峡,山鬼暗窥林。 羲和久不出,竟日荡清阴。欲隐多惊悚,留与众飞禽。 【会仙桥观云海】 幽峰一径出云寰,眼底苍苍浮玉关。振步直通霄汉去,不须回首望人间。 【登武功山】 壮心何必计迢迢,直踏千峰上碧霄。怒草分开青世界,风行雨逗各逍遥。 【登嵖岈山】 追日不辞向汝南,抛开愁雨抱晴岚。层峰乱现惊天力,石海幽山细细探。 蝴蝶谷里的潺潺溪流,大七孔的幽峡景象,会仙桥的茫茫云海,武功山的青草世界,嵖岈山的石海层峰,都在汤沧海的笔下形象展现出来,这种平时生活里看不到的奇观逸景,给人所带来的惬意感,正如东坡居士的诗里所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汤沧海还保留着一颗真正的好奇之心,领略着自然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涓滴心历。而山里的动植物,更是让他充满着一种天真童趣的眼光来看待: 【徒步船底顶见高山杜鹃】 红衣鲜雨簇高寒,负重花丛过最欢。要近卿卿休畏苦,山荆踏遍始能看。 【自衡山野莓谷登紫盖峰】 古道依稀入岭斜,红莓黄草透山花。清流四放三千里,绕得烟村无数家。 【八面山喜见竹叶青蛇】 石边美卧日光新,草色摇风护碧鳞。见惯虫蛇今不恐,山间物态最原真。 无论是高山杜鹃,野莓,还有竹叶青,都是城市生活中的他接触不到的东西。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这些就是最好的活生生的例子,他不是像很多那样叶公好龙,而是真心实意的去接近自然探索自然,他远离了勾心斗角的人类社会,却与自然世界的动植物息息相关。可以说登山让他找到了寻回真实自我的钥匙。如果长时间不登山,就好比把一个吸毒者关在戒毒所里一样,让他感到无聊与折磨: 【重阳】 不见飞鸿不上山,无花无酒也无禅。大城高屋惟枯坐,想象清风与自然。 在城市的牢笼里,汤沧海只能枯坐冥想着远方那些属于自己的清风与自然,这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无声抗议,一个与这种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的内心发出的呐喊,让人嘘唏不已。他就像动物园里那些发呆的动物一样,面对着牢笼,想象着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一旦登山了,精神世界马上得到改观: 【壶瓶山露宿】 大野秋无界,烟迷万壑同。山皴天易破,心渺色尤空。 掩帐思寒鸟,拥衣听乱风。真如沧海上,漂泊一青篷。 【登军峰山】 冲破人间结,独来天外天。雪云凝巨海,霜草卧残年。 追日心何壮,披风意太翩。一时真恍惚,如驾大飞船。 【四登祝融峰】 屡拜青山心未厌,招风又上祝融殿。人生一霎殆时空,但放形骸休畏险。 【登齐云山】 直攀三万丈,寒雨助高吟。锈草连崖断,飚氛漫地侵。 灵墟空自在,仙客渺难寻。随意歌慷慨,追天忘古今。 【雾中登崀山】 林间烟火匿,山寺古钟深。雾野驱弥合,鲸顽觅愈沉。 浮生沦巨海,游子发狂吟。意兴高无限,观空慕太阴。 【凌晨登石屏山】 清晓登高似梦中,城头江面各朦朦。万山如睡天阶冷,回望人间灯倍红。 【夜宿齐云山寺逢雨】 峰残人泊九天高,野寺无灯气自凋。慢滤惊心思广大,随它风雨煞如潮。 从以上诸首诗中,可以明显体会到汤沧海那种其乐融融的逍遥心境,山野之中,仿佛有着无数的灵气供他吸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卑微,也感受到在大自然里的刺激与迷茫。道家无为自在的自然观,与现代教育知识相融合,把他从文明而又堕落的世界里拯救出来。
而在那种非著名却又充满震撼力的《天堂山观星》一诗中,汤沧海独自在高山上露宿,看到了与城市文明里隔绝的浩瀚星空,在一片璀璨光芒之间,遐想非凡,沧桑的历史时空感油然而生,由此对人与宇宙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产生了浓重的孤独感和超脱人类的虚无感,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近乎于宗教的源头了。对历史的回溯,对人类的命运,对未来的探索,博大雄浑的境界,完全脱离了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范畴,如果单纯的用文学笔法和诗词是评判就显得迂腐可笑了。 久居城市中,星座已难辨。今夜卧高山,豁然开法眼。 宇宙净无声,真相一一现。满目泄晶莹,飞光互交衍。 初窥太奇幻,烟花恒不散。再窥忽惶惶,人生多短暂。 天心深几重,安得长探看。再经十亿年,时空谁可感? 思坠鸿蒙里,茫茫无天地。一片大虚空,何处书青史。 刹那万物生,时空始能纪。先造众微尘,再造银河系。 然后太阳出,地球随演绎。光合到平衡,氢氧凝二气。 从此生灵多,风云海陆和。细胞遂分裂,相爱亦相夺。 一朝生麟骨,遍地据巢窠。一朝忽直立,石器半研磨。 以手敲星火,百兽顿惊愕。渐同野物别,心智多开阔。 画壁辨图文,观花识美恶。初以血缘亲,划地为部落。 复变为城邦,各各拥大王。尊卑始有序,世态走炎凉。 昔困于生理,今困于华裳。花花新世界,旋成名利场。 浮生逐物欲,四海起离殇。战火纷纷现,风吹太平洋。 有人怀悲悯,自省还自伤。举旗标教义,云游赴八方。 信仰各邦异,诸神角力长。更兼种族众,罪孽滋不防。 一战与二战,人类何惨惨。群氓弃和平,但去拥撒旦。 世界重洗牌,五洲遂靖难。民生次第安,谁不思饱暖。 一命何其速,幸赖基因续。两性促新婴,分娩不辞苦。 经济益繁荣,百业纷纷举。万姓竞谋工,芸芸度寒暑。 中有天文家,努力编星谱。东方慕张衡,西方推第谷。 河汉搜不穷,金沙录无数。猜想天外天,或有同类住。 一朝火箭飞,太空终迈步。开舱拓荒芜,梦向纵深处。 未来人何在?思之心澎湃。盼顾乱山巅,大野黑如怪。 夜幕覆我形,一粟迷沧海。惟见流星飘,隐没秋山外。
需要指出的是,《天堂山观星》中众多的声音流露出来的悲悯与感慨,只能用诗人的赤子情怀来解释;其中的理解以及赋予作者困惑的、几乎难以用文字来倾诉的孤独感,则只能用诗人独特的心灵,自我以及自我对宇宙和时间的感受来解释。它不仅仅是一部浓缩版的《荷马史诗》,更是对人与宇宙、精神、灵魂与尘世使命,通过象征、形象、直觉、内在道德把诗人的信念、守望、爱心与人类命运融为自己的人文主义。浩瀚的宇宙给人所带来的震撼,充斥在汤沧海的许多诗中: 【嵖岈山月亮湾露宿】 夕光悄带千峰黯,湖影依山浮万灵。支罢帐篷人未寐,仰天痴觅北极星。 【天堂山露宿见流星】 飞光一线闪如灵,拟把心声托浩冥。三界无非微粒子,仰头终古有谁听。 【夜宿军峰山望月四绝】 一 九天明月大如斗,采玉飞光盈宇宙。我本人间失意郎,好凌绝顶亲星宿。 二 老月青天奔似车,喷霜轧雪冻光华。飞来绝顶惊回首,万类银河沙外沙。 三 明月高高照大荒,尘寰隔绝是苍茫。披荆又上逍遥界,漫掬天波万束光。 四 浮云寒草下冥冥,山海扶摇上太清。恍立时空谁见我,千秋冷月渡无声。 【夜宿军峰山】 漫野萧萧独望秋,尘清惟见白云流。军山恨不接高月,好去三千界外游。 【船底顶乱石坡】 粤北登山野气幽,黄昏仍未出深沟。乱峰崩塌石如瀑,望月冲天正逆流。 【独宿八面山】 独上高山露宿迟,徒行路上几回痴。愿将天外星河海,来怼人间寂寞诗。
星空,夜月,幽人,苍茫沉寂的夜色,足够让人心中涌起了一种无端的若有所失的难于压制的惆怅迷惘之感。在山中,惊醒汤沧海的不是自然界的响声,而是一种异常的、出奇的寂静气氛。无边无际的空间永恒的沉默使他恐惧不安,仿佛他已被人间所遗弃了似的,内心充满着孤独与冷落。而同时又使他产生了无限的惆怅和亲切之感,他觉得世间的人们都在熟睡或工作之中,只有他独自一人站在高山上享受着美好的宁静的夜晚,不由地微笑着。在茫茫宇宙中,每颗星星都沿着自己的轨道,被某一种神秘的规律支配着,被某一种无形的力量遥控着,自由或者不自由地运行。而他对于这些规律和力量一无所知,在苦苦地寻觅的同时对它们迷惘不已……
行文在这里,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逍遥的苦行僧”,它改变了汤沧海的诗歌风格,更多充实的内容,更多奇异的景象,使得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复内心的躁动,淡化内心的焦虑,抚慰内心的创伤,脱离世俗主义的低级趣味,使得精神归于恬静,归于淡泊,归于从容。而在登山的过程中,山野的魅力让汤沧海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逍遥自由,这种自由其实本属于人类,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却在现代文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牢笼里逐渐隔绝了。而汤沧海只不过是通过登山重新找回它。更重要的在于,在登山的享受与思考中,个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开始探求平日里不曾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病痛,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这些问题不断发生,答复它们乃是必需的。诗人的使命催促着他去尽力试图解决,但他决不能解决它们。然而却在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回归,灵魂得到了拯救。
与常人不同,诗人懂得世界没有意义、通过主动赋予世界以意义来向世界索求意义。真正的诗人都懂得,使世界的浑浊显出透明性正是自己的使命。汤沧海正是在登山露宿的时候,把自己置身于世界的虚无,却以诗的言说突破世界的虚无,通过诗的自言自语否定现世的语言。这种诗的否定不是否弃现世生命的有限性,而是对它的诗意再确认,把超出经验世界之外的绝对价值引入生存之有限性和世界的无目的性。纵观历史,为人类提供巨大精神支持者——总是那些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者。而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懂得热爱生活。在无情的谎言世界里,也许只有绝望才是真实的。正是对文明世界的绝望,最终使得汤沧海来到自然,从而寻获到了自己的逍遥与拯救。在信仰缺失的时代,这种寻获已经接近于信仰,但它终究不是信仰,它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性,但是却带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它不是一种逃离主义,而是孤独的勇者在大时代面前的伟大抗拒,就像堂吉诃德对抗风车一样的不自量力,却依旧指向着自然力量与人的至深情志如何在现代文明中永无止境地相与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