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你听过卡农么?
那是一种循环往复、简单却并不单调的旋律,以轻柔的和弦起音,舒缓轻快、婉转低徊,从容地诉说着一些生命中无可明状的轻与重,关于欢喜,关于悲伤,关于爱,关于前尘过往,关于生死轮回的不可捉摸。
那是一种令人沉醉的声音,却又令你在这些循环往复、沉静又温暖的音符中不知不觉听至泪目。
若你肯用心聆听,你便能明了在这舒缓轻快的曲子背后其实暗藏着一份挥之不去的忧伤。那是属于卡农的秘密。
每一曲音乐的背后其实都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卡农》自然也不例外,《卡农》背后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卡农其实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不同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像极了两个人的生死追随。
而今流传最为广泛的卡农作品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创作的《D大调卡农》“Canon(D Major)”,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
这个故事便是关于“Canon(D Major)“的。
那一年,他因战乱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被一个琴师收养。耳濡目染,他便也学会了钢琴。
那日,他在教堂演奏,镇上最漂亮的女孩子对他一见钟情。
爱,一定是件特别没有道理的事情吧。“惊鸿只一瞥,爱到死方休。”
爱让人魂牵梦萦,不能自已。女孩子终于无法抗拒自已的内心,为了接近他,便寻了个理由,说自已热爱钢琴,央求向他拜师学艺。
答应她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是欢喜的,美好的事物总令人无法拒绝。他领她入琴室,且为人师,日日悉心教导。
他在用心地教,可她却不曾专心地学。
她如何能专心呢,她满心满怀里都是对他满满的爱意。她心里爱着的人啊,近在咫尺却又触不可及。
爱是什么呢,爱是想要碰触却又缩回。
她是个女孩子啊,有着女孩子的骄傲和矜持。她将她的爱意深深隐藏,陪伴便是美好,她不敢奢求更多。
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
她为爱克制,日日以明媚示人,那是他喜欢的样子。她天真而顽皮,绝口不提那些为爱所受的煎熬。
她多么希望时光可以这样一直平静而美好的流淌。
可她忘了,“世上好物不久坚,彩云易碎琉璃脆”。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一次没有专心练琴时,他大发雷霆,他对她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那一刻,她心痛如绞。她的确不喜欢钢琴,她喜欢的是他啊,他为何一直不曾知晓?
背对着他,她黯然离去,却又在心里暗暗发誓:她会好好练琴的,半年后她要拿到本地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小镇上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女孩钢琴大赛)。
她想要让他知道,她能行的,她可以的,若他希望她练好钢琴,成为他的骄傲,若这是他希望看到的,她愿意为之努力,成为他希望看到的样子。
在这半年里,她每天闭门不出,刻苦练琴。 半年后,她参加比赛,果真拿了第一名。
她满心欢喜,她想带着奖杯去找他并向他表达她的爱意。
有人说,一个人爱不爱你,其实你是有感觉的。她想起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眼神里的明亮,他看着她时的疼惜和宠溺,他心里一定也是有她的吧。可他为什么没有表白呢?如果爱情里一定要有人勇敢,那让她来吧。
可当她去找他的时候,他却已经不在了。时值战乱,他被军队征去打仗了。她知道后,只说了一句:“好,我等他回来”
这一等,便是整整3年多。
等待很苦,但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只是,这世上总有一些事情远在我们意料之外。
在这三年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她 ,苦求不得,知道她心有所属,为了让她死心,便令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尸体,告诉她,他已在前线阵亡。
她知道他是个孤儿,没有父母和亲戚,没有人可以对证。可能等待太苦,而三年来他杳无音讯,也可能是村长的儿子把一切做得太过逼真,于是那一刻她相信他是真的已经死了。她趴在"他"的尸体上哭了三天三夜。
这期间,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向她提亲,她没有理会。
最深爱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她肝肠寸断、万念俱灰。
爱令人无畏,也让人脆弱不堪。她无力承受失去挚爱之人的巨大痛苦。
那痛苦蚀心蚀骨,经历了天堂般的美好,怎舍得在地狱煎熬。她对生命感到了绝望。
三天后的一个深夜,在当初他教她钢琴的那座教堂里,她割腕自杀了。
那他呢?
在她离开他的半年里,他才突然发现没有她在身边,他的生命里像是少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而他失去了让自已快乐起来的能力,思念让人窒息,心,痛到无法呼吸。
她离开以后,他才惊觉原来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她。那日狠下心逼她走,只是基于作为一名师者的不忍,她若无心学琴,又何苦在他这里浪费时光。
如今回望过往的岁月,一点一滴地回放,他开始渐渐明了她的克制和隐忍。虽无心学琴,却一直执意留在他的身边,她是喜欢他的吧。
他恨自已的愚钝和无知,倘若时光可以倒流,他绝不会再放她走。
他决定为她写一首歌,作为向她求婚的礼物。
可当他完成了卡农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却被征去前线打仗了。
在战乱中,他经历多次九死一生的境遇,每次他当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都会想到她,想起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些时光美好而又温暖,那是他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三分之二 ,这就是后来的卡农D大调。
就在女孩子自杀后的第二个月,他回到了村里。
当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和她为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他像疯了一样地咆哮着,放声大哭。
他找到她的家人,询问她葬在哪里。可她家里人不肯告诉他。
他为她写的曲子已经完成了,可她却再也听不到了。他回来了,她却不在了。他甚至连抚摸一下她墓碑的权利都没有。
他,悲痛欲绝。
他还是决定弹奏一次他为她写的曲子,她不在了,但他仍要向所有的人宣告他对她的爱。
他召集了村子里所有的村民,他坐在钢琴前,强忍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
一曲终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没有一个不为之落泪的。
相遇有多么美好,失去便有多么痛。
有些东西可以一直没有,但一旦有了,便再也不能没有。
她是他生命里的光,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念想,是他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而如今,她不在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
就在那天晚上,在她自杀的那个教堂,他以同样割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愁是独寻归路去,人间步步是尘埃。“
读懂这个故事,才会真正明了作者演奏时的意境,难怪卡农会成为爱情的千古配音,原来前面1/3是"I",中间部分是"Love You",最后1/3是"Forever"......
十七世纪至今,帕赫贝尔谱写的这首卡农曲历经几百年经久不衰,人们聆听这首曲子述说着一段又一段的浪漫,它的魔力从未消减。
不过也有人说,故事里的男主角与卡农的作者帕赫贝尔的生平并不相符,这其实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赫贝尔的作品。
不管事实应该是什么样的版本,反复奏响的《卡农》,都会让我们始终看到爱和感动。
好的音乐让人沉沦,亦令人治愈。
有人说,音乐是这个世界上的另一种语言。倘若文字可以我手写我心,那音乐又何尝不是在我心唱我音?
佛说,爱一个人是劫,有人劫后重生,有人在劫难逃。
愿天下所有受爱折磨,为爱受苦,因爱在劫难逃的人儿,都能劫后重生。
一曲卡农送给你,愿音乐帮你渡劫。
附卡农简介:
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