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53|回复: 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心雕龙

  [复制链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版权信息
书名:文心雕龙
作者:(南朝梁)刘勰 著 (清)黄叔琳 注 (清)纪昀 评 戚良德 辑校 李详 补注 刘咸炘 阐说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01
ISBN:9787532578498
本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京东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2:59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戚良德
南朝梁刘勰著《文心雕龙》五十篇(章),分为上、下篇(卷),近四万言[1],为中国文论的元典之作。然自问世而至清代,《文心雕龙》的注释本却颇为稀少,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由是黄注本流行百余年。本书集清代黄叔琳对《文心雕龙》的辑注以及纪昀的评语、近代李详对黄注的补正以及著名国学大师刘咸炘对《文心雕龙》的阐说于一炉,并以新校《文心雕龙》原文为底本,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文心雕龙》的独特文本。

《文心雕龙》最早的注本,当为《宋史·艺文志》所载“辛处信注《文心雕龙》十卷”[2],然其书不传。明代有梅庆生《文心雕龙音注》、王惟俭《文心雕龙训故》等,然前者“粗具梗概,多所未备”[3],或被认为“取小遗大,琐琐不备”[4],后者亦不过“稍稍加详”[5]。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虽仍以梅氏“音注”和王氏“训故”为基础,但其规模却大了很多,可以说相对已较为完备。正如《四库全书》在其书卷首“提要”所云:“然其疏通证明大致纯备,较之梅王二注则宏赡多矣。”[6]《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也说:“《文心雕龙辑注》十卷,国朝黄叔琳撰。因明梅庆生注本,重为补缀,虽未能一一精审,视梅本则十得六七矣。”[7]所谓“视梅本则十得六七矣”,是说就《文心雕龙》的注释而言,较之梅本已详备得多,当注而已注者,乃有十之六七了。正因如此,范文澜先生《文心雕龙注》出现以前,黄注本便成《文心雕龙》的通行注本而曾风靡一时。如:
[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文心雕龙》,上海:新华书局,1929年。
[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文心雕龙》,上海:大中书局,1932年。
[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文心雕龙》,上海:新文化书社,1933年。
新式标点《文心雕龙》(按亦为黄注),大连:大连图书供应社,1934、1935年。
[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文心雕龙》(万有文库),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文心雕龙》(国学基本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也正是以黄注本为基础,近代著名学者李详写出了《文心雕龙黄注补正》(发表于1909年和1911年的《国粹学报》),后整理为《文心雕龙补注》(附于龙溪精舍本《文心雕龙》》之后),近代意义上的《文心雕龙》研究就此展开。吾师牟世金先生有言:“从黄侃开始,《文心雕龙》研究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龙学。”[8]而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也正是以黄叔琳的注和李详的补注为基础进行的。其云:“《文心》旧有黄注,其书大抵成于宾客之手,故纰缪弘多,所引书往往为今世所无,展转取载而不著其出处,此是大病。今于黄注遗脱处偶加补苴,亦不能一一征举也。”[9]虽谓其“大抵成于宾客之手”而“纰缪弘多”,但其为《札记》毕竟又是“于黄注遗脱处偶加补苴”,则黄注的基础性作用便毋庸置疑了。又说:“今人李详审言,有《黄注补正》,时有善言,间或疏漏,兹亦采取而别白之。”[10]可见黄注、李补乃是黄侃《札记》的重要参考。
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文心雕龙》原文的校勘、注释和翻译,据笔者粗略统计,这方面的著作达上百种,可以说极大地提高了《文心雕龙》原文及其理解的准确性。但近百年龙学的文本校注释译工作,也仍然是以黄注、李补等为基础的。祖保泉先生曾指出:“清朝人对《文心雕龙》研究很重视,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如《文心雕龙》黄叔琳的辑注和纪昀的评语,就是重要成果之一。《文心雕龙》黄注纪评合刊本,成了现代人研究《文心雕龙》的起点,例如在校注方面,范文澜、杨明照、周振甫诸先生的《文心雕龙》校注,都以黄注本为底本;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方面,今人撰述,时或提及‘纪评’。”[11]这确乎是符合事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01 | 只看该作者

就《文心雕龙》的旧注本而言,黄注本可谓集大成者,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学界对黄注本的评价却一向不高。纪昀曾指出:“此书校本实出先生,其注及评则先生客某甲所为。先生时为山东布政使,案牍纷繁,未暇遍阅,遂以付之姚平山,晚年悔之,已不可及矣。长山聂松岩云:此注不出先生手,旧人皆知之,然或以为出卢绍弓,则未确。绍弓馆先生家,在乾隆庚午、辛未间,戊午岁方游京师,未至山东也。”[12]清代学者吴兰修在《文心雕龙辑注》跋语中亦云:“此为黄侍郎手校而门下客补注。时侍郎官山东布政使,不暇推勘而遽刻之,寻自悔也。今按文达举正凡二十余事,其称引参错者不与焉,固知通儒不出此矣。”[13]范文澜先生亦指出:
论文之书,莫善于刘勰《文心雕龙》。旧有黄叔琳校注本,治学之士,相沿诵习,迄今流传百有余年,可谓盛矣。惟黄书初行,即多讥难,纪晓岚云:“此书校本,实出先生;其注及评,则先生客某甲所为。先生时为山东布政使,案牍纷繁,未暇遍阅,遂以付之姚平山;晚年悔之,,已不可及矣。”今观注本,纰缪弘多,所引书往往为今世所无,展转取载,而不著其出处,显系浅人之为。纪氏云云,洵非妄语。[14]
应该说,上述对黄注的诸多指摘,自然是不无道理的,黄注确有一些粗疏乃至错讹之处,这也是不必讳言的,但其毕竟是《文心雕龙》问世千余年来第一个最详尽的注本,其影响深远而为《文心雕龙》研究者所倚重,亦并非偶然。为之作“补注”的李详便云:“《文心雕龙》,有明一代,校者十数家,朱郁仪、梅子庚、王损仲,其尤也。梅氏本有注,取小遗大,琐琐不备。北平黄崑圃侍郎注本出,始有端绪。复经献县纪文达公点定,纠正甚夥。……顾文达只举其凡,黄氏所待勘者,尚不可悉举。”[15]从《文心雕龙》校注的历史而言,黄注本出而“始有端绪”,这一评价正说明其重要的历史功绩。
当然,黄注的特点是释事训典,即对《文心雕龙》所涉及的人物、典实进行注释,而对概念、范畴基本不做解释。所以对“论文叙笔”部分的注释内容较多,而对“剖情析采”部分的注释则较为简略,如《体性》篇的注释只有4条,《定势》篇的注释只有5条《镕裁》篇的注释只有6条,《风骨》的注释也只有9条。所谓“十得六七”,那尚未得之的十之三四,当是对《文心雕龙》理论范畴和概念的训释。以今天的观点看,如果要说黄注有什么缺点,这应当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但从上述诸家对黄注的批评看,似乎指的并非这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无论纪评还是李补,尤其是李详所谓补正,其着重点与黄注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或许这是前人观念及需求与今天的不同了。
与黄注多遭“讥难”不同,对纪昀的评语,吴兰修在《文心雕龙辑注》跋语中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云:“昔黄鲁直谓论文则《文心雕龙》,论史则《史通》,学者不可不读。余谓文达之论二书,尤不可不读。或曰:文达辨体例甚严,删改故籍、批点文字,皆明人之陋习,文达固常诃之,是书得无自戾与?余曰:此正文达之所以辨体例也。学者苟得其意,则是书之自戾,可无议也。虽然,必有文达之识,而后可以无议也夫!”[16]显然,吴氏对纪评的推崇,颇有以其为是非之准绳的味道。但饶有趣味的是,近人张尔田却对纪评不以为然。其谓《文心雕龙辑注》云:“自古统论学术者,史则有《史通》,诗则有《诗品》,文则有此书;惟经、子二部无专书。余近籑《史微内外》篇,阐发六艺百家之流别。既卒业,复取八代文章家言揅治之,因浏览是编,证以《昭明文选》,颇多奥寤。而所藏本乃纪文达评定者,凭虚臆断,武断专辄,不一而足。继而又得此册,虽非北平原椠,尚无纰缪;以视纪评,判若霄壤矣。”[17]吴氏对纪评近乎顶礼膜拜,张氏则谓其“凭虚臆断,武断专辄”,一褒一贬,也真是“判若霄壤”了。值得注意的是,张氏虽然没有直接对黄注置评,但所谓“以视纪评,判若霄壤矣”,其对黄注的欣赏是显然可见的。
其实,纪评确有自己的特点,相对于黄注、李补的注重释事,纪评时涉《文心雕龙》理论内涵的发掘,这正是其价值和意义所在。正如祖保泉先生曾指出:“纪氏对《文心雕龙》既赏其辞章,又评其义理,因而‘纪评’所涉较广,可以说理论、批评和鉴赏,兼而有之。”因此,“就‘纪评’整体看,缺点固然不少,但仍有可取之处,它仍不失为《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03 | 只看该作者

黄注一方面是值得重视的龙学奠基之作,另一方面又受到众多大家的“讥难”,也许正是这种尴尬之境,使得黄注在今天流传不广,与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在时下的众多版本相比,黄叔琳之书可以说较为落寞。笔者也以为,单独印行的黄注本已不适合阅读和使用,一是《文心雕龙》文本问题,二是黄注中的一些内容确乎存在问题,有些文字为纪昀所批评,自是事出有因的。如《宗经》篇注后,黄有一段文字谈到该篇的校勘:
是篇梅本“《书》实记言”以下,有“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云云,无“然览文”以下十字。“章条纤曲”下有“执而后显,采掇生辞,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云云(注:四句十六字原脱,朱从《御览》补),无“观辞立晓”以下十二字。“谅以邃矣”下,有“《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云云。按《尔雅》本以释诗,无关《书》之训诂;且五经分论,不应独举《书》与《春秋》,赘以“览文”云云。。郁仪所补四句,辞亦不类,宜从王惟俭本。[[19]
但纪昀随后指出:“癸巳三月,与武进刘青垣编修在四库全书处,以《永乐大典》所载旧本校勘,正与梅本相同,知王本为明人臆改。”[20]这一正再正说明黄本确乎存在问题。不过,仔细追究下去,纪昀只是接着黄校的话往下说,并未真的与梅本比对一下,所谓“正与梅本相同”云云,他其实被黄校误导了,所以他又在眉批中讥黄“此注云从王本,而所从仍是梅本”[21]。《四库总目提要》中再申此论,其云:“惟《宗经》篇末附注,极论梅本之舛误,谓宜从王维俭本。而篇中所载,乃仍用梅本,非用王本,殊自相矛盾。”[22]实际上,黄氏只是说“郁仪所补四句……宜从王惟俭本”,而整体而言,本篇原文既未从王本,也没有从梅本,而是从元至正本。。郁仪所补四句,辞亦不类,宜从王惟俭本。[[19]
但纪昀随后指出:“癸巳三月,与武进刘青垣编修在四库全书处,以《永乐大典》所载旧本校勘,正与梅本相同,知王本为明人臆改。”[20]这一正再正说明黄本确乎存在问题。不过,仔细追究下去,纪昀只是接着黄校的话往下说,并未真的与梅本比对一下,所谓“正与梅本相同”云云,他其实被黄校误导了,所以他又在眉批中讥黄“此注云从王本,而所从仍是梅本”[21]。《四库总目提要》中再申此论,其云:“惟《宗经》篇末附注,极论梅本之舛误,谓宜从王维俭本。而篇中所载,乃仍用梅本,非用王本,殊自相矛盾。”[22]实际上,黄氏只是说“郁仪所补四句……宜从王惟俭本”,而整体而言,本篇原文既未从王本,也没有从梅本,而是从元至正本。笔者翻检梅本发现,黄校这段话,如果是对梅本的描述,则大多数情况恰恰相反,梅本无的,被说成了有,有的则被说成了无;当然,这也可以视为是对梅本的勘正,认为其应当如此,但问题是其中又有一些话,确实是对梅本的描述。所以总体而言,这段话殊为不伦,或本非连贯之语,而只是校勘过程中的随手标记而已。笔者把梅本与元至正本进行比较,试做正确的描述如下:
梅本“《书》实记言”以下,无“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三句,有“然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十字,“章条纤曲”下有“执而后显,采掇王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四句,并有校语“四句一十六字元脱,朱按《御览》补”,无“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九字。“谅以邃矣”下,无“《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四句。
显然,如果纪昀看到这样的描述,就不会说“正与梅本相同”、“仍用梅本”之类的话了,因此,笔者以为,居今而言,黄注、纪评、李补必相辅而行,缺一不可。纪评不仅评《文心雕龙》,亦评黄氏之说,兼评黄氏之注;李补不仅补黄氏之注,亦正纪昀之评。虽纪评、李补规模不算大,但有时要言不烦,往往切中肯綮;有时则顺藤摸瓜,对所用事典详为爬梳,令人知其本末而豁然开朗。实际上,杨明照先生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2012年)便将黄注、李补收入,可谓独具慧眼,只是未收纪评。周振甫先生的注释本有纪评而未收李补,且纪评亦不收其对黄注的评论。近亦有将黄注本标点出版者,却既无纪评亦无李补,且点校亦存在不少问题。可见,一个将黄注、纪评、李补融为一炉的《文心雕龙》读本,乃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
当然,在黄注、纪评、李补之后,再加上近代国学大师刘咸炘要言不烦之“阐说”,这样一个《文心雕龙》的旧注本,应该说就更有特点了。据刘氏所引《文心雕龙》原文推断,其作“阐阐说”所据之版本,即为黄注、纪评本;其对纪昀评语,尤多商榷或评说。而且,刘氏亦显然读过李详对黄注、纪评的补正[23]。因此,黄注、纪评、李补、刘说相辅而行,正是群英荟萃、珠联璧合。同时,以《文心雕龙》的新校原文替换黄注本的原文,则使得这样一个旧注本具有了更大的可读性和使用价值。实际上,就整理旧注本而言,完全可以使用黄注本的原文,这样更为方便和简单而少生是非,但黄注本的原文虽然在校勘方面有着较大的进步,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黄氏未能看到唐写本,因而其对《文心雕龙》前十四篇原文的校勘,必然不能与后人相比,这是历史的原因。因此,如果继续使用黄氏所校原文,对读者而言,便看不到近百年来《文心雕龙》原文校勘方面的成果,阅读使用也极为不便。诚然,毋庸讳言,限于辑校者的水平,新的文本自然也有新的问题,纪昀所谓“不免於妄改”甚至“以意雌黄者”[24],可能很难避免。但笔者思虑再三,还是觉得与黄氏原本相较,新的文本应当更接近刘勰的原文,从而方便读者的阅读和使用;虽其仍难免错讹,但倘若略少于黄本之错,则已有所值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5#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0 | 只看该作者

如上所述,为便于读者阅读使用,本书《文心雕龙》原文采用笔者《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之《文心雕龙》原文,并加以修订。惟《隐秀》篇之补文,笔者以为其为后人所补而非刘勰原作,但由于黄注、纪评均有所及,故亦一并收入,而用楷体排版,以示区别。
由于本书所用《文心雕龙》原文为新校文本,故原《文心雕龙辑注》在《文心雕龙》原文中所出的校勘文字一般不再保留,个别需要说明的地方,笔者以按语形式引录。黄注、纪评、李补的有些内容亦属于对《文心雕龙》文本的校勘,由于其往往涉及对原文的理解,故一般予以保留,以备参考。
由上之故,本书注释所列条目与黄注原本偶有不同。一是文字的差异,如《征圣》篇“文章昭晢以效离”句,“效离”,黄注原本作“象离”,本书注释条目则随原文作“效离”,而注释内容则不变。为避免产生歧义,笔者一般以按语形式作简单说明。二是条目的增减,如《征圣》篇“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句,黄注本作“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因此而有“子政”、“稚圭”两个注释条目,本书则删掉了这两个条目。再如《正纬》篇有“绿图频见”句,黄注本作“图箓频见”,因而有“图箓”的注释条目,由于“绿图”条目前已有注,故本书删掉了“图箓”的条目。又如《铭箴》篇“灵公有夺里之谥”,黄注本作“灵公有蒿里之谥”,故有“蒿里”的注释条目,本书则删掉了这个条目。这种情况极少,基本就是这里所说的几处。关于评语。本书虽署纪评,实则黄叔琳亦有部分评语,为示区别,故评语部分分别注明“黄评”、“纪评”。纪昀对黄注亦有一些评语,实际上带有补正的意义,足资参考,故本书亦于文后评语中一并列出。惟纪昀对黄注之评,仅见于《原道》至《乐府》的七篇和《声律》一篇,其余篇中未有对黄注之评。祖保泉先生曾指出:“这正好说明,纪氏写评语时,并没有集中精力从事这项工作,只是随意阅之,漫笔评之而已。”[25]应该说,这是很可惜的。
关于补注。发表于《国粹学报》的李详《文心雕龙黄注补正》,一般以“补正曰”或“补曰”、“正曰”的形式出之;而附于龙溪精舍本《文心雕龙》之后的《文心雕龙补注》,则一般以“详案”或“案”的方式出之。前者的大部分都包括在后者之中,但有少数内容,后者未收。需要说明的是,杨明照先生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全文收录了李详的《文心雕龙补注》,并对其中的错误之处进行了校正,如《明诗》“张衡怨篇”二句,《补注》谓张衡《怨》诗出自《御览》(八百三十九),实则不确,杨先生校为《御览》(九百八十三)[26],是正确的。查《补正》则为《御览》(八百九十三),自然也是不对的。但杨先生所收李氏“补注”,亦偶有问题,如《明诗》“回文所兴”二句“补注”,最后有“案道庆之前回文作者已众,不得定‘原’字为‘庆’字之误”二句[27],查李氏《补注》和《补正》,均无此二句,则此二句或为杨先生自己的断语,而羼入“李详补注”之中。本书以《补注》为准,同时吸收其未收的《补正》中的内容,将二者统作为李氏“补注”,其间保留“案”语或“补正”的方式,可约略分辨何者出于《补注》,何者出于《补正》。
关于阐说。刘咸炘《文心雕龙阐说》原为未刊稿,尘封近百年而不为世人所知。2009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所出《推十书》(增补全本),将其收入其中,但也一直未能引起龙学研究者的注意。刘氏对《文心雕龙》每一篇均有长短不一的阐说(惟《奏启》一篇合于《章表》之中,未单独列出),本书即将其分别列入每篇之后;后其又作“续记”二十余则,并有对《文心雕龙》下篇二十五篇总说一则,本书亦分列各篇之后,在前“阐说”下空一行排列,下篇总说一则则列于《神思》之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6#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1 | 只看该作者

按照刘勰在《序志》的说明,《文心雕龙》分上、下两篇(相当于上、下卷),上篇为从《原道》至《书记》的二十五篇(章),下篇为从《神思》至《序志》的二十五篇(章)。《隋书·经籍志》则云:“《文心雕龙》十卷,梁兼东宫通事舍人刘勰撰。”[28]此后,《文心雕龙》便一直被分为十卷,每五篇为一卷。显然,从《文心雕龙》的内容看,刘勰自己的分法是有意义的;而分为十卷的做法,则基本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本书选择恢复刘勰自己的分法,将全书分为上、下篇。首列篇(章)目及原文,次列黄注、纪评、李补和刘说。黄叔琳注用序号[1][2][3]……,以【注】列于每篇原文之后;纪昀及黄叔琳评语用序号[一][二][三]……,以【评】列于黄注之后;李详补注用序号①②③……,以【补注】列于纪评之后;刘咸炘《文心雕龙阐说》之语,以【阐说】列于李补之后。
本书在《文心雕龙》正文之前,分别冠以清代黄叔琳的《文心雕龙辑注》序、李详的《文心雕龙黄注补正》序(附《文心雕龙补注》序)以及《四库总目提要》中关于《文心雕龙》和《文心雕龙辑注》的两篇提要,从内容看,这两篇提要的作者显系纪昀,故直接标为纪昀之作(其中几处《文心雕龙》引文有误,亦一并更正)。这几篇著名的序言和提要对把握《文心雕龙》具有重要的帮助,故笔者在这里也就略去对《文心雕龙》的一般介绍了。序言、提要之后,则是《梁书·刘勰传》(其中所引《文心雕龙·序志》予以省略),以便读者了解刘勰家世和生平。全书最后有“附录”二种,一是笔者所辑刘咸炘在《文心雕龙阐说》之外有关《文心雕龙》的论述,二是笔者介绍刘咸炘《文心雕龙阐说》的一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收入刘咸炘《推十书》(增补全本)的《文心雕龙阐说》及其他有关《文心雕龙》的论述,多根据其未刊稿((手稿)整理而成,其中难免出现一些辨认错误,如《文心雕龙阐说·谐讔》谓“意宋子政之叙《七略》”[29],“宋子政”当为“刘子政”;再如《文式》谓“刘勰论传注以要得明畅为主”[30],“要得”当为“要约”;又如《简摩集》谓“刘曰:陈思三表……应物掣功”[31],“三表”当为“之表”,“掣功”当为“掣巧”,等等,此类原稿辨认之错,所在多有,本书一般径直改正,不作校记。至于本书“附录”所辑刘咸炘论《文心雕龙》之语,其中所引《文心雕龙》亦多有异文,或以版本不同,或为摘引化用,此类异文则保持原样,亦不作校记。同时,对刘咸炘原文的断句和标点,本书亦与《推十书》(增补全本)略有不同。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本书之作,源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田松青先生的提议,笔者按照田先生所定方向,经多方论证,最后决定辑入这样几种龙学的旧注和评说;倘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文心雕龙》读本和研究资料,首先应归功于田先生。但这一读本的安排和建构是否合理,则要由笔者承担完全责任。至于具体内容的点校和整理,尽管笔者以极为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以尽可能地减少错误,但限于水平和时间,其中必有未当乃至错讹之处,尚祈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今年是乙未羊年,《文心雕龙》现存最早的刻本诞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亦正是乙未羊年。谨以这本汇聚清末至近代数位国学大师注释成果的《文心雕龙》,纪念元至正本问世660年。
2015年6月初稿于泉城济南7月修改于鸢都白浪河畔8月再改于春城翠湖之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7#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2 | 只看该作者
《文心雕龙辑注》序
[清]黄叔琳
刘舍人《文心雕龙》一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苞罗群籍,多所折衷,于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若其使事遣言,纷纶葳蕤,罕能切究。明代梅子庚氏为之疏通证明,什仅四三耳,略而弗详,则创始之难也[一]。又句字相沿既久,“别风淮雨”,往往有之,虽子庚自谓校正之功五倍于杨用修氏,然中间脱讹,故自不乏,似犹未得为完善之本。
余生平雅好是书,偶以暇日,承子庚之绵蕞,旁稽博考,益以友朋见闻,兼用众本比对,正其句字。人事牵率,更历暑寒,乃得就绪。覆阅之下,差觉详尽矣。适云间姚子平山来藩署,因共商付梓。方今文治盛隆,度越先古,海内操奇觚弄柔翰者,咸有腾声飞实之思。窃以为刘氏之绪言余论,乃斯文之体要存焉,不可一日废也。夫文之用在心,诚能得刘氏之用心,因得为文之用心。于以发圣典之菁英,为熙朝之黼黻,则是书方将为鱼兔之筌蹄,而又况于琐琐笺释乎哉!
时乾隆三年,岁次戊午,秋九月,北平黄叔琳书[二]。[一]【纪评】《宋史·艺文志》有辛氏《文心雕龙注》书,虽不传,亦宜引为缘起,不得以子庚为创始也。[二]【纪评】此书校本实出先生,其注及评则先生客某甲所为。先生时为山东布政使,案牍纷繁,未暇遍阅,遂以付之姚平山,晚年悔之,已不可及矣。长山聂松岩云:此注不出先生手,旧人皆知之,然或以为出卢绍弓,则未确。绍弓馆先生家,在乾隆庚午、辛未间,戊午岁方游京师,未至山东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8#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3 | 只看该作者
《文心雕龙》提要
[清]纪昀
《文心雕龙》十卷(内府藏本),梁刘勰撰。勰字彦和,东莞莒人。天监中,兼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后出家为沙门,改名慧地。事迹具《南史》本传。
其书《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论文章体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论文章工拙,合《序志》一篇为五十篇。据《序志》篇,称“上篇以上”、“下篇以下”,本止二卷。然《隋志》已作十卷,盖后人所分。又据《时序》篇中所言,此书实成于齐代。此本署梁通事舍人刘勰撰,亦后人追题也。
是书自至正乙未刻于嘉禾,至明弘治、嘉靖、万历间凡经五刻。其《隐秀》一篇,皆有阙文。明末常熟钱允治,称得阮华山宋椠本,钞补四百余字。然其书晚出,别无显证,其词亦颇不类。如“呕心吐胆”,似摭《李贺小传》语;“锻岁炼年”,似摭《六一诗话》论周朴语;称班姬为“匹妇”,亦似摭钟嵘《诗品》语:皆有可疑。况至正去宋未远,不应宋本已无一存,三百年后,乃为明人所得。又考《永乐大典》所载旧本,阙文亦同。其时宋本如林,更不应内府所藏无一完刻。阮氏所称,殆亦影撰,何焯等误信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9#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4 | 只看该作者
《文心雕龙黄注补正》序
李详
《文心雕龙》,有明一代,校者十数家,朱郁仪、梅子庚、王损仲,其尤也。梅氏本有注,取小遗大,琐琐不备。北平黄崑圃侍郎注本出,始有端绪。复经献县纪文达公点定,纠正甚夥。卢敏肃刊于广州,即是本也。顾文达只举其凡,黄氏所待勘者,尚不可悉举。合肥蒯礼卿观察,向病黄注之失,曾属余为注。会以授学子而止,然观察之盛心所期余者,不可没也。
时过亹亹,淹留无成,每取此书观之,粗有见地,志创茅蕝以启后人。略以日课之法行之,日治一二条,稍可观览。准元吴礼部《战国策校注》之例,名曰“黄注补正”。中有甚契余心,非言可喻,将复广求同志,共成此业。海内君子,有善治是书者,若能助余张目,则于瑞安孙氏之外(孙氏《札迻》,内有《文心雕龙》一种,研求字句,体准高邮王氏,与余书异),未尝不可别树一帜云。
宣统纪元三月,李详。
附:《文心雕龙补注》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4 | 只看该作者
梁书·刘勰传
[唐]姚思廉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其序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5 | 只看该作者
上篇 |
原道第一[一]①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夫玄黄色杂[1],方圆体分[2]。日月叠璧[3],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气,实天地之心生。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4]。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二]!至于林籁结响②,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5],仲尼翼其终[6];而《乾》、《坤》两位③,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7]④,洛书韫乎九畴[8];玉版金镂之实[9],丹文绿牒之华[10]: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四]。
自鸟迹代绳[11],文字始炳。炎皞遗事⑤,纪在《三坟》[12];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为盛。元首载歌[13],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14],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15],勋德弥缛[16]。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17],繇辞炳耀[18];符采复隐⑥,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才,振其徽烈[五]⑦,制诗缉《颂》[19][六]⑧,斧藻群言[20]。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21],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⑨,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22],席珍流而万世响[23];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爰自风姓[24],暨于孔氏;玄圣创典[25],素王述训[26]: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七];旁通而无涯,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飞飞 于 2021-6-26 13:18 编辑

  原道篇注:

【注】[1]玄黄[八]:《易》: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2]方圆:《大戴礼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3]日月叠璧:《易坤灵图》:至德之萌,日月若联璧。
[4]炳蔚:《易》: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又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5]庖牺画其始:《易·系辞》: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6]仲尼翼其终:《易通卦验》:孔子作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翼。
[7]河图[九]:《易》正义: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以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
[8]洛书:《周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注:《易》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盖治水功成,洛龟呈瑞。
[9]玉版[十]:王子年《拾遗记》:帝尧在位,圣德光洽,河洛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
[10]丹文绿牒:《宋书·志》序:握河括地,绿文赤字之书,言之详矣。
[11]鸟迹:许氏《说文·序》: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作书契。代绳:见《征圣》篇“象夬”注。
[12]三坟[十一]:书久亡。元吴莱《三坟辨》:三坟书,近出伪书也。世或传,大抵言伏羲本山坟而作连山,神农本气坟而作归藏,黄帝本形坟而作乾坤。无卦爻,有卦象,文鄙而义陋,与周官太卜所掌异焉。
[13]元首载歌:见《章句》篇。
[14]陈谟:《书》有《益稷》篇。
[15]九序惟歌:《书·大禹谟》篇文。
[16]弥缛:王充《论衡》:德弥盛者,文弥缛。
[17]文王患忧:《易传》: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羑里,系以彖辞,易道复兴。
[18]繇辞:繇,音宙。杜预《左传》注:繇,卜兆辞也。《续文章缘起》:繇,夏后作铸鼎繇。繇,卜辞也。
[19]制诗缉颂[十二]:剬,《韵会》:多官切,整饬貌。《书》:周公居东二年,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国语》:周公之为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按:制诗,原本作“剬诗”。)
[20]斧藻:扬子《法言》: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19 | 只看该作者
  [21]镕钧:《董仲舒传》: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镕,唯冶者之所铸。颜师古曰:钧,造瓦之法,其中旋转者。镕,谓铸器之模范也。
[22]千里应:《易·系辞》: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23]席珍:《礼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24]风姓:《史记》:伏羲氏以风为姓。
[25]玄圣[十三]:班固《典引》:县象暗而怛文乖,彝伦斁而旧章阙,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注:玄圣,孔子也。
[26]素王:《拾遗记》: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21 | 只看该作者
原道篇纪【评】
[一]【纪评】据《时序》篇,此书实成于齐代。今题曰梁,盖后人所追题,犹《玉台新咏》成于梁,而今本题陈徐陵耳。(按:原本题“梁刘勰撰”。)
自汉以来,论文者罕能及此。彦和以此发端,所见在六朝文士之上。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识其本乃不逐其末。首揭文体之尊,所以截断众流。
[二]【纪评】齐梁文藻,日竞雕华。标自然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为人处。
[三]【纪评】此解《文言》,不免附会。
[四]【黄评】解《易》者未发此义。【纪评】何晏《论语注》引孔安国之说,谓河图即八卦,与此孕乎八卦语相合,知五十五点之伪图,彦和未见也。洛书配九宫,北齐卢辨注《大戴礼》已有是语,则其说起于南北朝,故彦和亦云然。
[五]【纪评】褥,疑作缛。《说文》:缛,繁采色也。《玉》篇:缛,饰也。(按:振,原本校云“元作褥,朱改”。)
[六]【纪评】剬即“剸”字,《说文》训为齐,言切割而使之齐。与诗义无涉。古帖制字多书为剬,此剬字疑为制字之讹。《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剬义,注曰:剬有制义。是三字相乱已久,不必定用本训也。(按:参见本篇“注[19]”。)[七]【纪评】此即载道之说。
[八]【纪评】此等皆童而习之之典,能读《文心雕龙》者,不患其不知。此数条不免于赘设。
[九]【纪评】“河图”不应以《正义》为根柢。
[十]【纪评】玉版、丹文、绿字散见纬书,《拾遗记》、《宋书》皆非根柢。
[十一]【纪评】此宜先注“三坟”,而以书亡伪托之说附于后;且书出毛渐,宋人已言之,不得引元人之说。
[十二]【纪评】此言“缉颂”,不言“作颂”,引《国语》非是。
[十三]【纪评】此“玄圣”当指伏羲诸圣,若指孔子,于下句为复,且孔子亦非僻典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24 | 只看该作者
原道篇李祥【补注】
①原道:余友丹徒陈祺寿星南云:“原道”名篇,本《淮南·原道训》,而黄注遗之。
②“林籁结响”二句:详案: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
③“乾坤两位”四句:详案:阮文达《揅经室集·文言说》本此。
④“河图孕乎八卦”二句:详案:纪文达云:何晏《论语注》引孔安国之说,谓河图即八卦,与此“孕乎八卦”语相合,知五十五点之伪图,彦和未见也。洛书配九宫,北齐卢辨注《大戴礼》已有是语,则其说起于南北朝,故彦和亦云然。补曰:《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正义》: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
⑤“炎皞遗事”二句:黄注《三坟》“书久亡”,元吴莱《三坟辨》,云云。纪云:此宜先注三坟,而以书亡伪注之说附于后;且书出毛渐,宋人已言之,不得引元人之说。详案:毛渐说出《直斋书录解题》,谓渐得之民间,不云书出于渐,纪氏似误。补曰:孔安国《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正义》:案《周礼·小史职》“掌三皇五帝之书”,郑玄亦云“其书即《三坟》、《五典》”,但郑玄以三皇无文,或据后录定。孔君以为,书者记当时之事,若当时无书,后代何以得知其道也?
⑥符釆复隐:详案:左思《蜀都赋》:符采彪炳。刘逵注:符采,玉之横文也。
⑦徽烈:详案:应璩《与王将军书》:雀鼠虽微,犹知徽烈(《文选》刘峻《广绝交论》李善注引)。
⑧制诗缉颂:纪云:剬即剸字,《说文》训为齐,言切割而使之齐,与诗义无涉。古帖制字多书为剬,此剬字疑为制之讹。《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剬义,注:剬有制义。是三字相乱已久,不必定用本训也。详案:张守节《史记正义》论字例云:剬字作制,缘古字少,通共用之,史汉本有此古字者乃为好本。据此,剬即制字,既不可依《说文》训剸为齐,亦不必辨剬、制相似之讹也。(按:参见本篇“评[六]”。)
⑨雕琢性情:详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雕琢曼辞。(按:性情,原本作“情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24 | 只看该作者
征圣第二[一]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辞矣。
先王声教,布在方册;夫子文章,溢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立辞为功[1];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2]:此事绩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3]: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以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4],秉文之金科矣[5][二]①。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6];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7],丧服举轻以苞重[8],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9],《儒行》缛说以繁词[10],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夬》[11],文章昭晢以效《离》[12],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13],“五例”微辞而婉晦[14],此隐义以藏用也[三]。故知繁略殊制,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四],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不唯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辨,体要所以成辞,辞成则无好异之尤,辨立则有断辞之美。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五];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
颜阖以为[15],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不可得也。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且或钻仰;文章可见,宁曰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②,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25 | 只看该作者
【注】[1]立辞为功:《左传》:郑子产献捷于晋,晋人问陈之罪,子产对之。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按:立辞,原本作“文辞”。)[2]多文举礼:《左传》:宋人享赵文子,司马置折俎,礼也。仲尼使举是礼也,以为多文辞。注:举,谓记录之也。[3]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篇文。[4]玉牒:左思《吴都赋》:玉牒、石记。注:玉牒、石记,皆典策类也。[5]金科[六]:扬雄《剧秦美新》:金科玉条。注:谓法令也。言金玉,佞辞也。[6]机神:《易》: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按:机神,原本正文作“机神”,注文作“几神”。)[7]褒贬:杜预《春秋序》:春秋以一字为褒贬。[8]丧服举轻苞重:如举缌不祭,则重于缌之服,其不祭不言可知;举小功不税,则重于小功者,其税可知。皆语约而义该也。(按:苞重,原本作“包重”。)[9]邠诗[七]:《诗传》:周成王立,年幼不能莅阼,周公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之化,作诗以戒,谓之豳风。[10]儒行:《礼记·儒行》篇:哀公问曰:敢问儒行?孔子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11]象夬:《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12]效离:《易》: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项安世曰:日月丽乎天而成明,百谷草木丽乎土而成文,故离为文,又为明。(按:效离,原本作“象离”。)[13]四象[八]:《易·系辞》:易有四象,所以示也。朱子《本义》:四象,谓阴阳老少。[14]五例[九]:《春秋序》: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污,五曰惩恶而劝善。[15]颜阖:《庄子》:哀公问于颜阖曰:吾以仲尼为贞干,国其有瘳乎?曰: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夫何足以上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26 | 只看该作者
【评】[一]【纪评】此篇却是装点门面。推到究极,仍是宗经。[二]【纪评】此一段证实征圣,然无紧要。[三]【黄评】繁简隐显皆本乎经,后来文家偏有所尚,互相排击,殆未寻其源。[四]【纪评】八字精微,所谓文无定格,要归于是。[五]【纪评】通人之论。作文如此,乃无死句;论文如此,乃为神解。[六]【纪评】注为王莽而言,此引以赞孔子,则不必存“佞辞”一句。当引李善注曰:言金玉,贵之也。[七]【纪评】《诗传》非根柢。[八]【纪评】彦和之时,尚不以阴阳老少为“四象”,此真郢书而燕说矣。[九]【纪评】此杜预《春秋传序》,不可谓之《春秋序》。
【补注】①金科:黄注:扬雄《剧秦美新》:金科玉条。注:谓法令也。言金玉,佞辞也。纪云:注为王莽而言,此引以赞孔子,则不必存“佞辞”一句。当引李善注:言金玉,贵之也。详案:“言金玉”一句,乃黄注自下己意,《文选注》实无此文。纪谓不必存,似混此语为善注矣。②精理为文:详案: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26 | 只看该作者
【补注】①金科:黄注:扬雄《剧秦美新》:金科玉条。注:谓法令也。言金玉,佞辞也。纪云:注为王莽而言,此引以赞孔子,则不必存“佞辞”一句。当引李善注:言金玉,贵之也。详案:“言金玉”一句,乃黄注自下己意,《文选注》实无此文。纪谓不必存,似混此语为善注矣。②精理为文:详案: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4774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随社社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1

社课探花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13:27 | 只看该作者
宗经第三[一]
三极彝训[1],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皇世《三坟》[2]①,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3]。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启耀。于是《易》张十翼[4],《书》标“七观”[5],《诗》列“四始”[6],《礼》正“五经”[7],《春秋》“五例”[8]。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9],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10],无铮铮之细响矣[11]。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12],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13]。韦编三绝[14],固哲人之骊渊也[15]。《书》实记言,而诂训芒昧;通乎《尔雅》[16],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17]:“昭昭若日月之代明,离离如星辰之错行。”言照灼也。《诗》之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藻辞谲喻[18];温柔在诵,最附深衷矣。《礼》以立体,据事制范[二];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鶂[19],以详略成文;雉门、两观[20],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21],谅已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三]。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至于根柢盘固,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唯旧,而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22]。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四]。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②,煮海而为盐者也。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故扬子比雕玉以作器[23],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迈德树声,莫不征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极正归本,不其懿哉[五]!
赞曰:三极彝道,训深稽古。致化惟一,分教斯五。性灵镕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随社  

GMT+8, 2024-11-10 00:18 , Processed in 0.02127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