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98|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从多视角、武侠小说发展、文风等方面谈谈金庸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芳香冰块 于 2018-11-12 14:36 编辑

这两天在群里的讨论成果。来源:黑江湖青城写作群,作者李逾求
作者简介:
  李逾求:毕业于某理工科大学某工科专业,惯于以理性思维切入创作。自2004年进入《今古传奇•武侠版》编辑部工作,从实习编辑做起,至武侠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发作品沧月《镜•破军》、《忘川》,凤歌《沧海》,方白羽《千门》、《智枭》,时未寒《山河》,步非烟《云天之外,木兰花开》,张嘉佳《少年十三点》,晴川《少年韦帅望》,张敛秋《华夏之赜》,疯流财子《千门八将》,陈怅《量子江湖》等作品,图书出版累计约500万册,影视、动漫、游戏改编等授权费累计约8000万,约占据武侠影视行业改编项目的50%;2012年离职,于武汉东湖湖畔创造武侠幻想架空东宋(Sunasty,宋纳思地)和该世界下小说《化龙》;2015年北上北京,就职于腾讯文学小说阅读网,就任全版权运营总监;2016年,创立开屏影视文化工作室,签约30余位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创立武侠古风微信号黑江湖,并出任数部武侠剧策划。

正文:
  天龙八部八主角,或者POV这里,我觉得可以分几条线来捋:

  天龙八部的写法,其实跟POV可能关系不大,我们看金庸小说,以及金庸对作品的分析等,都可以看出,金庸是非常、非常、非常“朴素”的一位作家,你很少看到他在谈论自己文章或者别人文章时,出现什么“术语”,或者概念,古龙也是,记得之前在青城群还是别的群说过这个。写作时,也就很少追求那种“高概念”的东西,还是平实切入,可能金庸主观上,要通过类似较精细的方式去构架长篇,不是不可能,但也可能不是很大。金庸有过那种很“文学”的尝试的,像雪山飞狐,还是飞狐外传,讲述方式,很罗生门。天龙八部的着力点,可能是立意之初要写八个人,吻合天龙八部,也是在追求某种形式,但金庸以多年的写作经验,应该能意识到,写八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用一个单一主角提领,才不至于让故事散掉。要臣服于小说的整体性,所以最后有了三主角。但从三主角来看,其实也很难说作者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三主角的人设,更像是写段誉(不算陈家洛的话,本身作为书生的金庸几乎没写过书生做主角,段誉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书呆子的载体),写着写着,发现段誉承载不了那么多使命,于是乔峰又出来,乔峰出来,发现还是不够,虚竹又出来,而且会有后来居上,争番位的感觉,但从整体来说,乔峰做男主之一是因为他身上戏份太重,虚竹这里,作为主角的气场和必要性,还不是很够。所以,最后我们会发现,天龙八部虽然才华横溢,但是有些勉强的。八部-单一主角-三主角-群像。这种写法必然会影响结构,影响整体性,所以后来金庸自己也承认,天龙八部的结构是有问题的,带来结构的,主要就是三主角问题,几乎是后期也没法调整的。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3:56 | 只看该作者
  从天龙八部来看,金庸应该确然是有按照天龙八部来预设小说的立场,这一点可以参考日本的《八犬传》,后来直接影响了《七龙珠》等,诞生许多经典,成为一种经典结构,天龙八部应该也有这个考虑,但其实我们更可以从金庸自身去寻找答案,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作者是“螺旋形”提升的问题。金庸写天龙时,应该是想到《书剑恩仇录》,想到十四当家的,而书剑很明显是受《水浒》影响很深,也就是说,“群像式”写法,对金庸这样有雄心的作者,是非常有吸引力,或者说诱惑力的。我们现在做出猜想,其实是可以想到当年刚刚三十出头,各方面都在巅峰的金庸,熟读水浒后,是希望能提笔与水浒一振短长的,这与我们现在很有热情地讨论《冰与火之歌》,讨论pov,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想要了解它,学习它,然后超越它。所以我们看到红花会十四当家,很“水浒”,但这种尝试当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金庸几乎是必然不会满意的(这种不满意诞生了巨大的动力,使得金庸在书剑仅仅完结之后一年,就创作出射雕英雄传,这种成长,是武侠史有史以来最炫目的蝶变之一),所以他就会总结,然后把这种“群像式”写作的梦想装在心里,不断积累,试验,到七年之后,终于形成了天龙八部。所以也可以说,天龙八部可能承载了金庸在创作上最大的野望。这就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对比天龙八部和书剑恩仇录,再上溯,对比水浒,就很有意思了。最后我们就看到了,尽管存在失衡,但创作出近百个熠熠生辉的人物的天龙八部,这不但在金庸所有小说中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达到,在所有的武侠小说,或者说,红楼梦之后所有的类型小说中,都从来没有达到过的。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近百个人物组成的群像,这就是天龙八部了不起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香冰块 于 2018-11-12 14:01 编辑

  所以也还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先看到好,再看到不好,天龙八部,金庸小说有如此多的好,我们也就应该更理智客观地看待金庸小说的“不好”。金庸小说不好的地方当然很多,有金庸自己意识到的,所以一次次修改,有没有意识到的,限于作者自己局限性的,还有武侠小说固有的局限性,再放大一点,类型小说的局限性,都会在金庸的全部作品,每一部作品,甚至每一页的每一千字上体现出来,但这些不足,不能否定金庸的伟大。

  至于金吹金黑这个,我觉得不必太在意,两个都不像好词……赞扬金庸不一定算金吹,批评金庸也不一定算金黑。如果算的话,我应该算是金吹&金黑了,几年前我就说金庸是鲁迅之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民作家,金庸的小说是四大名著之后最,也可能是唯一的能与之相提评论的作品:几百个群像人物,深入滋养五六十年中国国民的国民性,因此也影响了整个现代中国,前几天写的一篇文,又把这些观点重复了一遍,还是没变。

  如果一位作家的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的话,那就说明,这不可能是只是凭借它的类型性、爽感等达到的,它最终一定还要依靠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显然,我想金庸小说是有很大的文学性的。

  但是,这种文学性,艺术性,是有一个很大的前提的,就是它依托的是金庸小说的“整体性”,而不是局部的,某个层面,依靠精度等实现的艺术性,文学性。是一种宏观上的景观,而不(只)是微观上的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香冰块 于 2018-11-12 14:02 编辑

  实际上,之前我们也提到过,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当时入选课本的,几千字,单独拿出来分析,大概是有十七八处错误(梁羽生等小说也比比皆是),这样的精度,是较难称之为文学性,艺术性的,同样的,金庸的文字可能算不错,但跟史记,红楼梦,聊斋志异,这样的作品比起来,又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显然也不能算很好的艺术性和文学性。

  但如果没有艺术性和文学性,金庸的小说又是怎么风靡五六十年,海内外华人等,几乎无人不爱,而且它奉献的侠的精神,经典人物等,又影响到整个社会,整个现代中国的呢?

  所以显然,它又是有艺术性和文学性的,只是,要把这种艺术性和文学性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则要承认金庸小说的巨大价值,其实不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05 | 只看该作者
  前面有朋友提到金庸小说的价值,是放到武侠小说里的极致,跟其他类型小说顶尖作家在各自领域的顶尖位置相似,这个我很认同这种比对方式,这种比对能让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东西,有很多参照,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认清一点,就是金庸写的,其实还不是纯粹的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可能会更像是一种有几百年传统的“民族文学”,“民族史诗”,从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一直到红楼梦,几乎都是一脉相承的,就是在“长篇小说”这个领域,创造出一系列的“群像人物”,这一群人物是中国人的象征,图腾,是民族性的体现,也是中国人弱点的映照,放到这个传统里看,可能更容易发现金庸小说的价值。而这种写法,这种传统,在科幻文学,悬疑文学,推理文学等中,几乎也是从来不存在的,除了中国的武侠文学外,它几乎只在一种类型中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06 | 只看该作者
  而这种类型,就是奇幻(幻想)文学。

  而在这样的领域里,恰巧也产生了如金庸一般的大作家,大作品,能够影响到国民性的。比如说,托尔金的《魔戒》,比如说,罗琳的《哈利•波特》。

  魔戒是已经有近百年时间,已经得到验证的,哈利波特诞生时间晚,目前只影响了一两代人,还不能一下子放到这样的位置,但其实,几乎是可以得到很明确的答案的,以哈利波特的水准和叙事,以及精神等,是可以作为幻想文学流传,也可以作为童话流传,是可以又一百年又一百年的,其实它还是被大大低估了。

  同时,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前面两部是英国人写的,冰火是马丁写的,我如果说哈利波特比冰火好,可能很多冰火迷,很多硬核的幻想迷会觉得是在胡说八道,但放到五十年后,冰火可能是不会像哈利波特那么流行的,影响深远的,这个会涉及到一个主题问题,就是冰火的主题是什么,够不够普世等。不是单纯比较文学性。两部我都很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07 | 只看该作者
  但是,金庸小说跟这些小说其实又不同,甚至跟前面已经比较过的,比较难产生国民作家的各类型文学的领军人物相比,金庸小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它太民族性了,世界性几乎是相当薄弱的。

  所以像射雕,诞生60年后,才有了第一个英译本出来,而根据之前看的一个数据,在亚马逊英文网站上,射雕的评价人数是十几人,刘慈欣的三体是几千人,好像这样的差距。

  所以金庸可能就是几乎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小说家(类型),但始终不可能成为世界性小说家。

  所以,我经常说不以金古为师,以金古为师兄,主要着力点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继承金庸小说有的民族性,还要发扬金庸小说中少有的世界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0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能让新时代的武侠发展的真正机会。

  而再延伸起来,就是我们同样经常谈到的世界观,谈到的世界迭代江湖了,以此来获得世界性。

  严格来说,世界性不是暂时的,这个得算是永恒的。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在文学中,至少在某些维度上,是存在着“绝对的”高下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达到了就是有,达不到就是无。所以现在全球还是能看到莎士比亚,阿加莎克里斯蒂,看到源氏物语,战争与和平,这些。也都是诞生在本国的语言和文字上,也都有其他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所理解不了的优美之处,这个是共通的。然后在这其中寻找世界性。

  这个跟哪种语言强势与否,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因果关系。像哥伦比亚,用西班牙语,一样出现了马尔克斯,写出了《百年孤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09 | 只看该作者
  之前还有种说法,是金庸小说流传不到国外去,是因为国力关系,中国国力弱,其实也局限了。非洲的诺贝尔文学奖,也很涌现出了一些。这些外部的因素多少都会有一些影响,但将小说在全球的流通与否,受接受程度大小,被认可价值多少这些,归结到小说文本之外的东西,其实是有些颠倒了主次的。最根本的,还是放到作品本身,放到“文本”上来。

  同样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不只是金庸,也包括古龙,本身他们的作品其实就是“中西合璧”的作品,对西方,主要是欧美英语文学的大量吸收和引入,才滋养和成就了他们。所以他们的作品的审美,其实本来就是身兼中西,同时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所以世界性的缺少,就不太好简单归结为他们是纯东方的不受西方影响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系等等,而是可能很根本的,就是作品中有“不够”的地方。还是要回归到文本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0 | 只看该作者
  我前几天做一个节目,谈到一些武侠发展变迁的内容,这里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像清朝时期,比如《三侠五义》,主要讲的忠烈节义,忠君报国等主题,就是陈平原概括的“立功名”,这时主要是着落在“侠义”上,所以叫侠义小说,它流传的途径就是通过评书,之后是成书,评书为主,面向大众,老百姓,所以会比较口语,白话,这时它是几乎没有受到西方影响的;到了民国,评书之外,报纸连载也有了,这时它的受众就扩大了,而能看报纸,能识字的人,差不多可以认为是“精英阶层”,所以这时候的武侠,像还珠楼主等,其实文字功底是很扎实的,其他作家,王度庐,朱贞木,郑证因等,也是如此,而且各种流派,都是因为它的受众和市场决定的,这时候武侠这个概念才在日本兴起不久,大概十几二十年时间,这时候,武侠主要是着落到对社会的主动认知上,求索性会比较强(报纸刚刚兴起),所以我们看那时的连载小说,有种很普遍的写法,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由甲到乙,乙再分支出来,分支再出分支,不断延伸,然后再逐次收回,然后再言之,这种写法,其实比较“无限流”,因为它几乎可以认为是无限写下去的,这时对“武”的重视就大了,所以有十二金钱镖,有剑仙,有鹰爪王,这时主要还是本国传统的延续,西方文学开始有翻译加入,但还比较少,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场景,就是还珠楼主到图书馆里借阅各种道学典籍,抄书准备资料,从某个维度来说,中国古典传统的那种小说,到这里,到还珠楼主其实就结束了,那个不受西方影响的,东方独立的审美体系,到这时候,就已经到达了终点;之后是到了港台武侠时期,这时的变化是,报纸连载进一步扩大受众,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带来的就是识字人整体水平的下滑,那么,面向这部分受众,必然地,武侠的审美阈值要整体下调,所以就要求白一点,更白一点,金庸梁羽生卧龙生诸葛青云等就出现了,有比较明显的,满足市井而写的特质,但这时候还有第二个特点,就是经过五四运动的发酵,终于在这时显示出了威力,一大特征就是西方文学(翻译)、日本文学、欧美电影的大量涌入,深刻影响了包括金庸、古龙在内的作家,而这种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地显示在金庸古龙每一部小说甚至每一页的每1000字中,所以说,这时他们的审美体系,其实早就已经不是纯粹的东方的,汉语言的,而是一种中西合璧的,传统的古典文言文+白话文+“翻译腔”了,但这时的武侠是集大成者,是因为它还有第三个显著的元素的影响,就是电视的出现,电视的出现不只是为武侠电视剧进而为武侠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便利,更重要的,是它对整个民智的开启,是让整个大世界涌现到中国的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农村中,这种变化,是剧烈的,长久的,而且是永远不可逆转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金古武侠,在这个时候,也到达了终点,就像独立的中国的审美体系下的小说,在还珠楼主封笔时,到达终点,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2 | 只看该作者
  但是,金古港台武侠发展时期,电视机的涌现,最初是对金古等,有绝对的正向的影响的:拓展了受众,在当时全国的文化娱乐沙漠中,贡献出了其他所难以替代的食粮和娱乐形式,令作家获得了高收入,确保长期稳定地投入创作,而大量的电视观众,又会转化为小说的读者,最终形成一个金古盛世,但时代是向前发展的,电视机为代表的科技力量的涌现,极大的,或者说,前所未有地开拓了大众的视野,让当时的一个普通人的才识认知可以超越百年前的天才大师等,这种发展,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永远地不可逆,所以,必然地会来到金庸古龙所无法满足的领域。这就到了下一个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5 | 只看该作者
  DNA金庸古龙太强大,一种惯性仍然可以延续十几几十年的时间,金庸72年封笔,古龙85年去世,影响力仍然没有衰减,然后到了大概2000年左右,足以媲美或者超越评书、报纸连载、电视机的东西出现了,这就是网络,网络一出现,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没有纯粹的东方式审美,中国审美体系了,大众通过网络,认知到了世界之大,文明之广,每一个中国人,迅速成为地球村的村民,这种转化,未来只可能会加剧,加速,同样是不可逆的,所以,这时候的读者面对着魔戒,冰火,哈利波特的持续涌入,面对近百年的战争与和平,凡尔纳,莎士比亚等的持续发酵,他看事物的思维,视角,考虑问题的方式,审美体系等,已经永永远远地彻底改变了,而让中国人接受世界文学,也是全球接受中国文学的一个最根本的地方,就是要能“互相理解”,因此,“逻辑”也就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无论是国外的读者,还是在80后、90后尤其是00后出生的读者们,基本上已经不太可能像50后、60后、70后一样,去全盘接受金庸小说了,他们很难去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被杀临死前,要写“杀人者——”而不直接写人的名字,很难理解为什么能够用一两句话沟通说清楚的,非要先打一架再说,这种构架戏剧冲突的方式太廉价了——对,就是廉价,因为现在大众的审美的阈值,已经同样不可逆地提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5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去思考金庸古龙的价值,就像我们去思考还珠楼主等民国武侠作家的价值一样(这些小说放在现在,爽感几乎为0,几乎只能从“价值”上,文学性上去考虑它们的价值),要超脱出我们的初始的读者定位,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去看,这样可能会更客观一些,而当你站得高了,只要你愿意往前看,必然是会看得远的。但你不愿意往前看,你站得再高,看到的也还只是金庸。

  所以金庸小说的局限性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于它当时产生的年代,仍然是民智已开又民智未开的年代,江湖几乎同时满足了对未知的神秘的向往,对中国过往的民族性的骄傲和痴迷,对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不安定”的世界中,寻找到对自我存在的确认,和对饥渴的青春时代对爱情、色欲、友情、权力等一些无法纾解的东西的“低烈度纵火”,所以不是它来了,我们有选择地鉴别它,我们其实是在集体无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求它,拥抱它,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它。在这种下意识地立场下,金庸就成了我们唯一的坐标,不能去否认,不能去批评,更不能要去超越,因为所有这一些,都会把我们的那种安全感,安定感,打击得粉碎,但现在,毕竟早就已经不是过去了,现在距离金庸封笔,已经快要40年了,现在全民意义上的进入网络时代,也已经有快20年了。现在这个时代,跟以前只有报纸连载,或报纸连载+电视机(小众拥有)的时代,已经永远地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6 | 只看该作者
  所以,现在怎样看金庸,其实就是在怎样地看新武侠,怎样地看未来。我们“审视”金庸的力度越大,其实就是我们向未来发展的决心有多大。我们有多想要保存我们的民族性的,传统的,古典的文明,我们就越应该去积极接受,学习世界性的东西,用世界性来保存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性,然后必然也只有这样,才能用世界性展示出我们民族性的文明。看金庸,学金庸,都必须要看到这一点。金庸本身已经通过中西合璧,融合中西,来传承了中国最好的侠义精神,物质和精神文明,稍微不足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不够(我们能够想象金庸不用那种西方的经典的小说的结构来写十五部小说,而用传统的那种分枝散叶的方式去写而我们仍能喜爱痴迷吗?很难想象),而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继承金庸古龙等这些作家要做的,在做的,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也就是,不以金古为师,以金古为师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7 | 只看该作者
  时代发展总是很快的,网络时代之后,下一个时代是怎样的?机器人时代?外星人时代?永生的时代?是一个更安定的时代还是更不安定的时代?很难去预料,但最好的时代,应该还是一个既安定又不安定的时代,而这样的时代,其实又几乎是从两千年来一直存在的,所以,我们其实只要高兴于活在当下,而不是忧虑未来,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我们就可以追求一些永恒的东西,这种永恒是什么呢?是文学的牢固性,是人对自有的向往和对自我的实现,是一种对更好的,更美的人生的追求,是对活在当下的感激,所以,越往未来发展,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其实我们就越会向过去需找力量,寻找慰藉,寻找安定感,寻找指导我们生活在当下和未来的东西,我们就越需要跨过金庸和古龙,去向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向红楼梦,三侠五义,聊斋志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宋词唐诗,史记,诸子百家中寻找,所以我们不只越世界就越民族,我们同时越未来,其实就越过去,所以,武侠这种类型文学,几乎也就永远具有存在的价值,就永远不必担心它过时,我们主要考虑的,其实是“与时俱进”。以及,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7 | 只看该作者
  谈到金庸“品德”的问题,我觉得如果真要谈,也最好能多谈一些好的方面,因为所谓“不好”的那些,其实大家也基本都知道,并没有什么所谓新的黑料等。这段时间,其实对金庸了解又加深了一层,比如,以前人说,金庸作为老板,很吝啬,有作者找他去提提升稿费,金庸说,反正有稿费你都花了,提稿费又有什么用……另一位作家也去提,金庸说,反正有稿费你也不会花,提有什么用……不少人觉得这反应了金庸很……不好的一面,就是吝啬,无情等,但却都忘了,金庸本人是企业家,给这个提了,别的也要提,或者这里提了,员工福利又下降等等,有他自己的考虑,而且,写这个的作者好像也不是用来攻击金庸品格,也是拿来当笑话说说的。作为谈资。包括像我,很久以前,其实也跟很多朋友一样,觉得金庸这么多钱,为什么不拿出一小部分来,办个金庸武侠文学奖呢,后来就明白了,金庸有自己的考虑,每个人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慷他人之慨。最近看到消息,好像金庸林林总总,捐款也有5000多万了。几十年前,三联版之前,金庸唯一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是正版授权给内地一家出版社,卖的很好,金庸当时大概能得版税五万多,兑换在现在几百万,几百万在当时的金庸,也不一定是小数目,金庸说,不要了,给你们员工做福利吧。还有1块钱授权等……所以,单单从被误解很深的“吝啬”上,都能有这样许多的误解,真的在目前这个阶段,不适宜对其品格做过多的批评。还是多谈谈文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文风这件事,其实我应该是属于比较有发言权的……毕竟就是干这个的……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因为好像有些朋友还有些误解。

  金庸的文风,首先不是纯粹的金庸文风,而是一种中西合璧,文白夹杂,是为了适应当时被报纸普及起来的广大的识字的人,主要集中在城市,到后来传到内地,等内地的基础教育发展起来后,才又为农村读者服务。这是在当时的时代,其实是属于很正常的一种文风,没有那么高大上,也没有那么矮小下,可能是属于“平平无奇”中高一些的水准,比较接近像三言二拍的风格和水准,但要比起像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真的差的太远,聊斋第一次看时没太多感觉,现在重看,一篇短的也就两三百字,就我的职业等,勉强算是阅尽千帆了,重新看聊斋,每看一篇,甚至每看一列字,都有种“太强大了”的感觉,金庸文字从来没给我这种感受。但是放到后来,识字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几乎所有人的标配,金庸作品“文白夹杂”中,“文”的那一部分就开始高大上起来了,进而因为其小说的整体性,被抬上了神坛,成为一种范式,但金庸文字的好,其实主要是因为它对整体性的奉献,是一种“合适”,而不是文字本身单纯的好。其实金庸能成为一种文风,但很难成为一种文学范式的,主要就是“达不到”。要学金庸,最好的不是去单纯为学金庸而学金庸,而是去越过金庸,学金庸学习的那些作家作品,四大名著,聊斋演义,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三侠五义,蜀山剑侠传等,从这里,去体味金庸文风是如何形成的,进而去形成自己的文风。因为努力成为金庸和努力成为我,是境界上的差距。而就现在来看,努力成为金庸,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19 | 只看该作者
  而比较根本的一点是,文字固然有审美的功用,但主要还是用来叙事的,要侧重它的工具性,也就是,写你想写的故事,想达到的状态时,自然呈现的那种文风,可能就是最合适的,而如果过度地去追求一种文风,很可能从一开始,在境界上,就处于一种不太有利的地位。有过一个有关心理学上的实验,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

  就是一个人当他每天强制性地保持嘴角上翘,维持一个向上的弧度时,那么他几乎就必然是开心的,而当他强制性地嘴角下垂,保持向下的弧度时,几乎就必然是不开心的。这是某种“动作”和“姿态”所带来的东西,兑换到小说创作中,就几乎必然地,你努力学习金古梁的文风,学习他们的姿态和动作,所写出来的东西,就几乎必然是金古梁所描写的人物,情节,江湖,情感……而这些本身是他们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专长,自己的领域,并不是你想学就能学得来的,而你努力去学的时候,就同时继承了好的和不好的东西,而缺少了思辨,而同时,他们自己都在考虑的是创新自己,不重复自己,超越自己,作为后来者,反而是要去模仿他们,这其实就是一种倒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20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之前在群里提倡过,用某种“翻译体”(应该不是“翻译腔”)去写作,一个是用这种“动作”和“姿态”来对自己产生良性的调和,与自小受到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根深蒂固的文风相调和,而既然是调和,它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了追求某种“平衡”,一种能够让你顺利,自然地写出你想要书写的故事的文字:而你现在的感受,生活的环境,真实的书写武侠的愿景,显然与金古梁他们是不一样的。调和,找到这种文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才是真正的“终点”。用翻译腔写武侠,并不是我们要求的和提倡的重点。

  当你试着用这样文字去叙述时,文字的工具性被发展到最大,你会去追求一种简洁,凝练,具有概括性的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忘掉文字,再与你自小生活的国内的传统的古典的文明的文字相调和,是比较有希望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的,但你处处学金庸,处处学梁羽生,学古龙,是比较难越写越开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4:21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我也很反对“翻译腔”,但我比较提倡“翻译体”,可能是描述得不够准确,让有的朋友产生了一种提倡拿腔拿调的翻译腔的误会。真正翻译过来的,好的文字,其实是很优美,典雅(信达雅),准确,克制,和生动的,他们曾经滋养过金庸古龙,为什么不能滋养我们呢?

  而这种优美的叙事和翻译,其实跟看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是一样的,每看一行,都会有“太强大了”的感受,浸淫在这种氛围中,其实我觉得是比浸淫在“金古天下第一”,金庸独尊的氛围中,要好的。

  以及,根据工作的实际经验,专门只学一种文风,走不出来的作者,绝大多数都没有写出足够好的作品,当然可能有朋友会提到凤歌,但第一个,凤歌写昆仑时,还很年轻,大概二十四五岁,本身是熟读像四大名著,资治通鉴,史记等古典文学的,金庸小说同时也读了很多遍,同时还有魔戒哈利波特等奇幻文学的大量阅读打底子,有阿西莫夫等大量的科幻阅读打底子(在写昆仑之前,凤歌写过科幻,奇幻,网文),还看过大量日漫等,阅读面相当广泛,凤歌是非常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并且主动去寻求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在这个基础上,选择用金庸的文风来实现自己讲故事的诉求,也是基于他当时的考虑,几个方面加起来,写出了昆仑(这部作品其实也比较金庸),但到下一部,沧海时,文风其实已经有意地摒弃金庸的文风,去追求一种轻灵的,接近日漫,轻小说的文风,这一个,我也有参与过其中,所以比较了解一些。为什么要转变呢,因为金庸文风,已经不能达到他追求的东西了。他再继续写下去,可能也只能是金庸第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随社  

GMT+8, 2024-11-3 20:23 , Processed in 0.020970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